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与发展(

2016-09-01 01:0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与发展(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在此基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该怎样发展,如何抓住机遇,更好进步。 关键字:中国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家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为了适应当今市场,各家银行纷纷进行变革,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转向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新大陆。 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报酬率的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分为以下九类:1.支付结算业务,2.银行卡业务,3.代理类业务,4.担保类业务,5.承诺类业务,6.交易类业务,7.基金托管业务,8.咨询顾问类业务,9.其他类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逃避一些管制,而且还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是各家银行竞相利用开发的对象。发展中间业务,银行可以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出售的是自己的信用,银行在交易的双方中为一方对一方作出承诺,促使交易的顺利进行,银行再从中收取手续费。其风险较小,大大拓展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西方发展中间业务起步很早,但直到二战以后才真正开始被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间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美国为例:50年代-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几近同步增长;但从80年代起,两类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再保持一致,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近乎是利息收入的两倍。1999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42%,远远超过了80年代的20%。到2008年这个比例保持在45%左右。可见,中间业务已成为西方银行业的主要经营项目。不仅仅是所占比重高,另一方面,西方中间业务的创新也十分迅速。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普及、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特别是发达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 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还远远不够,平均看来,中间业务的比例只占到百分之十几:从我国上市的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经披露的2008年年报信息来看,工行2008年非利息收入为467.21亿元,比上年增加156.30亿元,增长50.3%,占该行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1%,提高2.9个百分点,收益结构持续优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4.7%,与上一年相比,增速趋缓。其他非利息收益27.19亿元,由净损失扭转为收益。中行2008年实现非利息收入653.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239.02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了57.66%。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8.63%,较上年上升7.29个百分点。建行2008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84.46亿元,同比增长22.78%,其在经营收入中比较上年提高了0.06个百分点,达到了14.25%。由此看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但目前也发展迅速。随着国民对金融业的逐步深入了解以及最近两年兴起的理财热潮,中间业务更多走进寻常百姓的身边。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开始尝试进行期权,期货,互换的投资。中间业务逐渐走上兴盛正规的大道。但是,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学者谈到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代理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代理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2.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治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3.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缺乏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以上这三点问题,是商业银行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敌。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什么方式改变现状。无疑应该是商业银行应当抓紧时间考虑的事情。 曾有学者从营销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建议: 1.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治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2. 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3.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治理目标。当然,这些建议也只是建立在一方面的学术研究上的。 那么,从金融危机背景下考虑如何跨越性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以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探讨: 首先应注意的是: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从这次危机中汲取到教训。金融竞争的加剧使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但同时,大大加重了银行经营的风险。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考虑怎样增加盈利,拓展业务。还应当把加强监管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重蹈美国覆辙,过于放松监管的最终结果是造成更大危机的爆发。 第二,以小见大说发展。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讲,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间业务时并没有做到十分令人满意。例如,当客户办理银行卡时,相关从业人员并不能清楚透彻解释每种卡的作用,收费项目,使用方法等,只是将卡推销给客户就算万事大吉。许多客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不经意发现卡上的钱被不明原因的扣去或委屈地上了银行的黑名单。前不久,中央二台做过一期专题节目:“可怕的信用卡。”就提到过许多人一人竟持有数十至几十张信用卡。而大多数的卡是没有用过的,是处于给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帮忙或为了银行赠送的一点小礼品,一时冲动办理的;干脆有一些银行的营业网点,还直接用半诱半推的手段蛊惑客户办理银行卡。商业银行应当从长远考虑,反映给客户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给真正适合客户的适当的服务,而不应当为了眼前的一时的盈利而损坏了在客户当中的形象,同时商业银行应当从单纯追求业务目标数字的增长循环怪圈中挣脱出来,注重实实在在的发展。 第三,最为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海啸爆发前夕,为了赚取更多财富,华尔街金融机构从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设计出众多虚拟中间产品,故意放大风险。虚拟无限放大本身就是狂躁,不但弹击金融体系千疮百孔,更使世界经济受到拖累,更惨的是众多投资卷入者的财富短时间内化为乌有。因此,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间业务发展的特点及目前中间业务市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商业银行推进中间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应把握这样一些内容。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王雪聪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论国有商业银行“瘦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