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回顾(1)(2)

2016-09-16 01:18
导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各国之间的货币战推向高潮,各国的通货膨胀政策、货币倾销政策、贸易限制和关税使正常的货币汇率的积极作用几乎不能得到发挥。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各国之间的货币战推向高潮,各国的通货膨胀政策、货币倾销政策、贸易限制和关税使正常的货币汇率的积极作用几乎不能得到发挥。因此,建立稳定的世界货币体制的任务迫在眉睫。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和美国已经在积极筹划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制的问题。1944年7月,美国凭借在战争期间膨胀起来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迫使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各国货币同美元建立固定平价,并可以在1%的范围内浮动,而美国则承担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义务,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这种新的货币体制在原则上同凯恩斯的均衡理论相一致,因此,可以说是凯恩斯固定汇率的实际运用。
2.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瓦解的反思:米德冲突、特里芬难题、最优货币区理论、政策搭配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运行,到1973年崩溃瓦解,运行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年中,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该体系最终的瓦解,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派都提出了一些至今仍然极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来看,该体系并不像凯恩斯(Keynes)所预言的那样完美无缺。它既没有始终保持固定平价不变,也没有使资本主义失业和经济衰退状况有所改善,相反,由于汇率不能及时调整,有些国家常常出现外汇危机。面对这样的现实,以米德和弗里德曼为首的经济学家倡导了建立浮动汇率制度的运动。米德从固定汇率制度的“二元冲突”(注:“二元冲突”是指国际资本流动与固定汇率制度之间的冲突,即资本的充分流动会冲垮固定汇率制度,或者说固定汇率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资本管制。)入手,分析了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流动的内在矛盾性;弗里德曼则从浮动汇率制度下投机的稳定特性出发,论证汇率制度的生命力问题;特里芬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注:在金汇兑本位制度下,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储备货币国家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逆差,但如果该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对外债务不可避免地超过其偿付黄金的能力,一旦各国将其储备货币要求兑换黄金,就会爆发“黄金与储备货币危机”。),从本质上论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必然倒台的命运。与此同时,以蒙代尔(Mundell)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从多个角度论证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批判浮动汇率制度。于是,围绕着支持还是反对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这个问题,形成了战后两个独立的派别:主张实行可变汇率制的浮动汇率论和支持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的固定汇率论。

大学排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信托产品设计中的金融要素:一般性与特殊性
股权再融资低回报成因探析
上一篇:蒋定之:挪威银行业监管特色及启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