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模式的选择(1)

2016-09-16 01:1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议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模式的选择(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 社会 保障(SocialSecurity)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
摘要
社会 保障(SocialSecurity)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 法律 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也是一国社会生活、 经济 实力等综合国力的反映。进入新世纪, 中国 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量工人下岗,老龄人口增多等社会 问题 急待解决。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对解决这些棘手的社会问题产生重要 影响 ,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综合国力中国经济

一、中国社会保障现状
(一)各界政府历来重视保障制度的建立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各界政府历来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第一阶段在50年代初,颁布了《劳动保障条例》,实施了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等制度,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第二阶段是在80年代中国政府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失业的保障制度。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更加走向完善。建立了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及社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制度,并进一步推进了养老、失业、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这是第三个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最终建立。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以前的传统体制阶段,也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时期,即从无到有的政策。二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社会统筹阶段。主是要打破“大锅饭”、“政府一揽子”的保障模式,即改变传统的以国家和 企业 为支付载体及采取现收现付等加大国家企业负担的不合理作法。建立了“以支定收,略存节余”的原则,在国家养老金,职工福利,社会部门统一管理的模式。也就是社会统筹制度。三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社会统筹或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这个阶段是结合在80年代中国国内经济、社会情况建立的模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社会保障体系运行良好
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统账结合”的确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纳入一个良性轨道,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其一,“统账结合”制度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的发放。从1998年至2000年,全国共支付养老金4000亿元,当期按时足额发放率高于98%,同时补发以前年度拖欠的养老金170多亿元。其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1999年,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下,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从1998年底的1.12亿人扩展到 目前 的1.29亿人,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也由0.8亿人扩展到1亿人。每月领取失业的保险金人数也从70万人上升至128万人。全国600多个城市普遍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先后有300多万城市低收入居民得到帮助。其三,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中国政府在1999年,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30%以及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高了15%。其四社会保障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在1999年征收的养老保险费比1998年增长26%,征收的从业保险费增长75%。各级政府也加大向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仅1998年就投入100多亿,1999年又翻了一番。
(四)中国社会保障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中国社会保障建议已取得了一系例成就,但这并等于已经了建立一个彻底完善的制度。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完善社会保障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人口与就业。中国人口已突破13亿,人口基数巨大,年新增人口突破千万,人口和就业不仅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 ,而且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众所周知,中国在1999年,下岗职工达1050万,给社会保障提供许多无法暂付解决难题。二是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虽然在近几年来,民工大量注入城镇,这一方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农民工群体。但是还有占总人口的2/3的农民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问题随着农民收入逐年下降也日显突出。三、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也是导致传统现收现付制度的主要因素。1999年2月20日,中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推广,“四老一小”家庭逐渐增多,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世界更为严重。四、区域差别。中国地域宽广,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以城镇职工最低收入保障为例,东西部差别达一倍之多。区域间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社会管理等水平差距悬殊。这也是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必须考虑的。五、负担问题。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维护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费用(资金)都由国家或企业独自承担。受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及政府其它支出增大影响,资金危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和企业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即年年投入,年年不足额,最后形成最大财政负担。根据对中国10大城市508家企业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保险福利费用支出占工资的比例为57。66%和50。33%,这一数据还在不断提高。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5%。六、个人账户中收入的不透明性。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工人个人收入来源形式趋向多元化,许多收入无法明确计量,其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两个重要影响。其一,养老金计提失实。突出表现在许多职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比在职工资下降50%-70%。其二,保障基金的提取漏洞较大。即在基金收缴中不能按收实缴,比实际工资少提或漏提。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研究(1) 下一篇:蒋定之:挪威银行业监管特色及启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