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透视新一轮通货膨胀(1)

2016-10-25 01:2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透视新一轮通货膨胀(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 提要:2003年以来我国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
内容 提要:2003年以来我国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已经来临。笔者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若干 问题 进行思考后认为:本轮通货膨胀是一次特殊的通货膨胀,其特殊性在于它的货币性、非总量性以及结构性的特点;制度性缺陷与不合理管制导致资源约束、生态失衡导致外部性成本内化、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市场的无序性导致成本超载等方面的形成原因。因此,笔者认为:本轮通货膨胀是一次制度性通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从2003年年中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 工业 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使得国内资源供给趋于紧张,导致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出现已经不容置疑。同前几次通货膨胀相比,本轮通胀不算剧烈,但争论却异常激烈。其原因在于,本轮通胀确实有一些与前几次不同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笔者认为正确认识这些特征与成因,对于政策效果评估、未来 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走势 分析 、下一步的政策取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之一:新一轮通货膨胀有何新特点?
对按 经济 学定义,持续的物价上涨即为通胀。虽然在物价上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等方面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一般认为如果物价连续三个季度上涨即可确认为通胀,而按照 中国 过去20多年五轮经济波动周期的经验,物价涨幅在5%以下正常,5%至10%之间为温和型通胀,10%以上为恶性通胀。
现代 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失衡所造成的,它不仅包括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原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结构方面的原因,根据其成因可将通货膨胀的类型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以及结构型。总需求的增加,无论是通过货币政策的扩张,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最终都是通过货币量的增加实现的。因此,任何形式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应量不适当增加的影子,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表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本轮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已经基本到位,物价水平本应随着货币供应减少向下运动。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这可能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些年为走出通货紧缩而大量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产生了滞后影响;二是推动本轮通货膨胀的真实原因并非完全是货币因素。从实际情况看,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一方面前些年扩张性的货币投放为本轮经济过热准备了货币条件;另一方面本轮通胀的真正主因是制度性因素而引起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此,笔者认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以下几个新特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一)货币性特征
从货币供给看,亚洲 金融 危机后,国家为扩大内需采取了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M2的增长率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12.3%,此后每年大约提高2个百分点,直至2003年第二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以20%以上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实际GDP增速与物价上涨之和;与此同时,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大量购入外汇,进一步加剧了基础货币投放。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之所以未马上转化为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通货紧缩,居民持币观望、蓄币预防的心态较重,加上以往政府主导下的低效投资引发银行系统呆坏账居高不下,造成新增货币大量沉积,流通速度下降,遏制了高货币存量向通货膨胀方向的演变。但货币的一时沉寂并不意味着消失,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超额货币供应终将会成为日后通货膨胀的导火线。因此,笔者认为:新一轮通货膨胀是前些年货币过度扩张的结果。
(二)非总量性特征
一般来说,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社会 总供给无法满足总需求的增加,“物以稀为贵”;二是商品生产成本增加,造成销售价格相应上升。新一轮物价上涨不能说是由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 目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和国际油价高涨的推动下,粮食、煤炭、电力、石油、运输等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它食品及下游工业产品的价格回升。因此,笔者认为:新一轮的温和型通货膨胀是非总量性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上一篇: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