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M模型的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2)
2016-11-05 01:04
导读:2 变量和数据 2. 1 变量选取 有关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央行1994年10月27日明确了Mi(i=0,1,2,3)的统计范围。M0=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机构之外的
2 变量和数据
2. 1 变量选取
有关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央行1994年10月27日明确了Mi(i=0,1,2,3)的统计范围。M0=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机构之外的现金发行);M1=M0 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 机关团体存款和农村存款 信用卡类存款;M2=M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 外币存款 信托类存款;M3=M2 金融债券 商业票据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8]。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度量指标,现有文献在选取M0还是M2上存有争论。Chow推荐使用M0,因为在中国消费者不能使用支票,M0同商品零售价格的统计口径也较为一致[9];也有研究者认为M2相对于M0更具有外生性,同时M2考虑到国家的信贷规模扩张情况,故M2更能满足货币数量论的要求[10]。为了全面考察货币供应量增长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避免因货币度量指标误选而导致的结果不稳定,本文将分别使用M0、M1、M2来进行实证分析。
测算通货膨胀最常用的价格指数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GDP价格平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调查内容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可以全面反映多种市场因素变动对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并且它也是国际上测算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最常用的指标[11]。我国按照国际通行的理论和方法编制和发布CPI已有多年历史,数据质量可靠,为此本文选用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2. 2 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原因,1993年前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1993年之前是国家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统计口径,1993年之后为央行1994年所明确的口径,这就造成了前后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在1994年以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采用直接调控手段,货币政策的类型表现为扩张和紧缩政策的循环交替,而在1994年以后中央银行开始逐渐采用间接的调控手段,因此本文将1994年第一季度~2004年第四季度作为样本区间。M0、M1、M2和CPI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12]。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 3 数据处理
假设M[,t]是货币供给量,Q[,t]是产品数量,P[,t]是产品价格,则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K[,t]可以表示为K[,t]=(M[,t]/Q[,t]P[,t])。如果实际产出序列和货币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将是一个均值重复过程。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序列并不是均值重复过程[6],因此可以判断出实际产出和货币序列在水平值上不存在协整关系。从而,需要讨论它们的差分序列(对应增长率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此时需要判断的是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用G来表示对应变量的同比增长率序列,GM0、GM1、GM2分别表示本季度M0、M1、M2与上年同季度之比。用GP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序列,则GP=(CPI-100/100)。由于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为同比增长率,与编制CPI的对比期类似,所以这里没有采用定基比的通货膨胀序列。
图1、图2和图3给出了样本期内通货膨胀率与M0、M1、M2的季度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路径。
附图

图1 通货膨胀率与M0增长率
Figure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Rate and M0 Growth Rate
附图

图2 通货膨胀率与M1增长率
Figure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Rate and M1 Growth Rate
附图

图3 通货膨胀率与M2增长率
Figure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Rate and M2 Growth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