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1)

2016-11-28 01:0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成因与防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
摘 要: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 于我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信息管理滞后,涉外单据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结算规则较为 复杂,面临市场波动时经验不足,从而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和汇率 风险。因此,我国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结算对象进行信用调查与审核, 健全涉外单据审核机制,完善结算业务规程,建立风险调查和反馈制度,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 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关 键 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多边贸易的发展,以信用证、托收等为主要代表的国际结算方式被普遍运 用到国际经济活动当中,为国际间资金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历史上专业银行角色的划 分,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国际结算业务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与外资银行相比没有成熟的 风险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业务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创建符合业务发展要求和管理需要的国际 结算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银行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据可查文献显示,对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的研究一般只限于进出口商的结算风险或银行国际结 算业务中部分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很少从银行角度对国际结算业务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并 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李福胜(2006)与赵延河(2005)分别对国际结算中国家风险和信用 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防范此类风险的相应措施[1-2];段兵(2006)结合中国农 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了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 择,但未对风险来源进行详细分析[3];陈光春(2005)与张晖(2002)对国际结算中的 票据风险、托收风险和信用证风险进行了辨识,提出了防范对策,但没有对国际结算业务风险 进行全面分析[4-5];Eisenbeis(1997)对国际结算中存在的系统风险来源进行分析 ,但未提出可行性的风险管理措施[6]。[JP2]本文将结合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 实践,分析风险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的措施,以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 促进国际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 国际结算业务概述及其风险的归因分析
  
  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主要指银行所开办的以信用证、托收、承兑和汇款为主要载体的国际间 资金清算业务,是一种以国际间债务的清偿和国际间资金流动为基础的国际间资金收付活动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进口商、出口商、进口方银行与出口方银行等结算对象,业务范围 涵盖贷款发放、外汇买卖、衍生产品交易、征信调查、资产评估、保险、抵押担保等银行业 务,业务构成具有较高综合性,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决定了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具有来源 广泛、结构复杂、预测困难等特点。因此,由这些特点引发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 险、外汇风险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 信用信息管理的滞后,加剧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用风险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功能有限,无法对国际结算业务中 的信用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地管理、跟踪和监控,不能应对存在于进出口方银行之间、银行与 进出口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国内银行从接纳客户结算要求开始,就成为客 户的代理人;在与国外银行进行业务联系时,国内银行又成为了国外银行的委托人,构成了 结算业务中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国内银行要了解和分析多种信息,如资信 状况决定结算方按合同付款的主观意愿,良好的信用记录一般代表结算方能遵守合同协议、 按时解付款项;经营现状反映影响结算方按期发运货物的客观条件,开工和运营状态良好的 出口商按期交付货物的可能性更高;财务状况代表国内银行为结算方提供融资或信用担保时 银行资金的安全程度,对于积压应收账款较少、资金链运作正常的结算方,国内银行为其提 供出口融资或贷款时的风险相对较小。由于国内银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滞后,不能实 时获取存在于双重委托—代理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客户资信程度、经营现状、财务情况等信息 ,只能在事后进行调查,阻碍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信用信息的流动,促使信息不对称现 象的产生,信用风险随之加大。
上一篇:贷款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