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1)(2)
2017-02-08 01:02
导读:由于股权的高度集中,分红派息由大股东控制,小股东没有话语权,融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大股东的成本,股权融资的大股东成本主要包括:股利、公
由于股权的高度集中,分红派息由大股东控制,小股东没有话语权,融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大股东的成本,股权融资的大股东成本主要包括:股利、公司股票的发行成本等,在分红派息没有硬约束下,对于大股东来说,股权融资成本仅仅是发行费用。目前大盘股发行费用大约为募集资金的0.6%~1%,小盘股大约为1.2%,配股的承销费用为1.5%,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发行成本大约为3.2%左右;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企业债券利率最高限分别为3.24%和3.6%,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银行借款的年利率上调后分别为5.85%、6.03%和6.12%。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分红的前提下,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在分红的情况下,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按10%的比例提取公司法定盈余公积,按5%~10%的比例提取公司法定公益金。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因此,普通股每股可分配股利最多只能为每股收益的85%。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很少发放现金股利,或只是象征性的发放,极少有企业将当年的盈利全部实施分配,联系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相当多的公司则是常年不分红,所以股票分红的股利支出是极低的。而当前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成本包括:利息率、破产成本、预算硬约束的厌恶成本等,所以笔者认为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要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这也是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余学斌 夏海英
新公司法在落实公司环境责任方面的制度缺失与构建
上市公司收购与公司治理结构互动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