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2)
2017-06-19 01:15
导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通过式(2)进行运作的。央行的货币政策部门可以通过改变隔夜拆借利率R0,t,来引发当前的短期利率发生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对利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通过式(2)进行运作的。央行的货币政策部门可以通过改变隔夜拆借利率R0,t,来引发当前的短期利率发生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对利率未来变动路径的市场预期,即长期利率由于可以看成是当期和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的加权平均,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和显著性可以通过估计多变量进行直接检验,其本质就是假定在货币政策工具和市场利率之间存在一种平稳的同期变动关系,即可以通过由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期以及滞后和先行(lead)变动构成的仿射函数来对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解释,如式(3)所示:
其中,Δ代表差分算子,Ri,t代表t时刻的国债回购利率和到期期限为1到20年的国债利率,R0,t代表t时刻的隔夜拆借利率(货币政策工具),ε是误差项,β0,i、β1,i和β2,i是到期期限为i的市场利率对货币政策工具变化响应程度的参数。如果βi(=β0,i β1,i β2,i)是统计显著的,则表明货币政策的确会影响不同到期期限的利率;如果βi随着利率到期期限的延长而减少,则表明货币政策对到期期限较长的利率的影响变弱,同时也表明货币政策引发了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变动,使其平坦化。在式(3)中,引入Ri,t-1是为了消除残差的自相关现象,引入R0,t-1是为了体现对货币政策变动的预期,而引入R0,t 1则是为了体现不能由当期货币政策数据所反映而实际上变化的货币政策已经对当期利率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式(3)的估计结果和相关检验统计量没有列表给出,但从其结果来看,货币政策工具对国债市场单个到期期限的利率的影响绝大部分都是显著的,表明市场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预期到货币政策的变化。不过从分析中也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工具对国债市场利率的同期影响β0,i和总影响βi则是随着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的增加呈现先剧烈下降后稍稍上升的走势,引发了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变动。国债回购利率R001对货币政策工具(隔夜拆借利率)的响应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期限利率对隔夜拆借利率的响应,表明二者之间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R001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反应是相当敏感的,因此在研究中可以适当地用R001来代替隔夜拆借利率,以解决其可能的数据缺失问题。对于除R001以外的其他期限利率对隔夜拆借利率的响应估计结果,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的效应仅在短期内有效,而对于中长期、长期则基本无效或者效应相当低。 32协整理论及其实证检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尽管式(3)的估计结果可以用来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如果用于估计(3)的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是非平稳的,则得到的估计结果是不可靠的。虽然,式(3)通过对各变量差分消除了非平稳,但同时也会丧失各变量历史数据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不过,如果预期假说成立,则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之间会表现出动态协同变动即具有相同的随机趋势。具体来讲,就是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且协整向量的系数具有对称性。鉴于上述两点,本文应用协整理论来检验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之间是否存在动态协同变动以及如果存在动态协同变动,其具体的协整向量系数是否为(1,-1)形式。这等价于检验预期假说中货币政策工具对收益率曲线不同段的影响程度,如果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之间协整向量系数均为(1,-1)形式,则表明货币政策变化会引起收益率曲线的平行变动,反之则不然。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货币政策动态透明度指数的中国检验
我国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