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1)(2)

2017-06-22 01:00
导读:(二)金融负债的计量问题 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种批评,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当银行自身的信用状况发

  
  (二)金融负债的计量问题
  
  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种批评,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当银行自身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时,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负债计量所造成的影响是违背常识和直觉的。当发行债务的银行的信用状况恶化时,由于当初发行债务时的利率与按照目前条件发行债务的利率相比要低,所以银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会减少,其结果是银行利润及其资本会相应地增加(假设资产保持不变)。相反,如果银行信用状况好转,则银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会增加,银行资本的公允价值会减少。
  如果只是从股权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或者在银行破产或失败时,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是恰当的,因为在有限责任下,违约风险的增加会引起股东的看跌期权(putoption)价值的增加。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并没有考虑银行债权人的利益。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是高杠杆经营的,而这种只考虑股权投资者的利益而忽视银行存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很难为人们所接受的。其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也是与银行的监管要求相抵触的。银行监管的出发点是保护存款人利益,更强调银行承担风险、吸收损失的能力,因此,银行监管机构不会接受因银行自身信誉风险下降所引起的负债重新估价而产生的银行储备,也不会把其作为监管资本。最后,对自身的信用风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会阻碍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因为银行信用等级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利润及其资本的下降。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更多批评主要集中在执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难度和成本上,特别是全面公允价值模式。许多银行界人士认为,尽管混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是最合意的,但至少是可行的,因为它只要求对那些公允价值容易确定的证券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而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求对许多没有二级市场的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他们认为,对于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来说,需要借助各种估价技术才能估计公允价值,并且在估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其可靠性备受质疑。例如,在采用现值技术估计贷款公允价值时,银行必须估计贷款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确定恰当的折现期限和选择适当的折现率。这个估价过程对于某些具有约定现金流量和固定期限的贷款和存款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其他项目,比如具有提前偿付选择权的贷款,估计其公允价值是相当困难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因此,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担忧,来自公允价值本身估计的可靠性问题。当金融工具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具有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则其公允价值很容易确定,不会存在争议。但是,当金融工具缺乏活跃交易市场时,由于当前估计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和方法不够成熟,其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存在大量的人为主观判断,因而难以保证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是可靠的。公允价值估计的主观判断过多,很容易被银行管理当局所利用,为其操纵利润及其银行资本提供了更多的弹性空间。为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特别关注,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还没有得到适当解决之前,能否在财务报表中把公允价值计量扩展到非流动资产(比如银行贷款),并且认为,在把公允价值计量扩展至财务报表非流动资产项目中之前需要更多的研究、指导和检验,现在这种扩展还为时过早。
  
  (四)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问题
  
  从保持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项成本就是,助长了银行信贷的内在周期性,并且会导致经济周期更为明显。其原因在于,在经济增长时期,银行利润及其资本的较为明显的增长会促使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为以后程度更深的、更持久的经济衰退留下祸害。新的监管资本要求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运行也可能会导致累积性的顺周期性后果。许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包括欧洲中央银行)担心,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期可能会导致资本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对银行发放贷款 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延缓了经济的复苏。如果信用风险 的上升与资产价格下降同时发生,则要求完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银行会面临着双重压力,因为一方面资本监管要求会越来越严,而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的下降会使银行利润下降。巴塞尔监管委员会以及各国监管机构表示,商业银行应该收集有关数据,以便进一步评估计量模式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的转变对银行经营行为乃至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并调整相应的监管政策和规定。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新的资本监管要求与公允价值计量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出应对之策。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利率市场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