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分析—(2)
2017-08-11 01:33
导读:二、内地商业银行与香港银行在信息披露上的对比 香港和内地一样都不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香港金管局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靠《财务信息披
二、内地商业银行与香港银行在信息披露上的对比
香港和内地一样都不是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香港金管局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靠《财务信息披露的最佳执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比较分析香港财务信息披露指引和银行遵循的有关信息披露规定可以发现,双方对于银行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要求基本一致,对于银行特殊资产(如不同种类贷款)、金融衍生工具(如外汇交易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和银行风险(包括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重要项目的具体披露也均做出了相似或相近的要求。但从两地银行的年报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细节上的差别。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些具体差别,我们选取了中国工商银行在内地和香港的法人银行2006年年报来比较分析在不同信息披露法律要求下,同一集团公司的银行在年报中具体披露程度及规范的不同。通过两份年报目录下每一个项目的对比,我们发现具体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财务概况和账目附注这两方面。
(一)财务概况上的差别
中国工商银行(香港)的年报中财务概况比其在内地总行的相应内容在层次上更分明,重点更突出,在内容上多了存款、其他营业收入、贷款组合这三项,其中贷款组合这一项中按行业、剩余到期日、以及货币三种方法对贷款进行了划分。同时,香港年报可读性更强,在存款、贷款、投资等重要项目上都把近五年的增长状况用柱状图表现,发展趋势一目了然。可以看出,香港监管当局很重视对信贷风险的披露,将其放在整个年报最前面的位置进行披露。
(二)在账目附注上,具体细节上的差别有以下三点
一是衍生工具的披露。内地的年报对衍生工具的披露只是列出各类衍生工具的交易总额,而香港年报不仅有总额统计,同时在存款、贷款和投资等重点项目的明细下均有衍生产品的具体数额。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是市场风险信息的量化披露。虽然在我们所查的这份香港2006年年报中还没有看见对市场风险定量分析的VaR方法的多种参数、假设前提进行披露,但我们看到其按照《指引》要求提供每日平均收入总额频率分布图(即矩形图)。香港金管局对银行信息披露的指引几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改进,对于市场风险量化模型各类参数的披露正在逐步实现。虽然工行香港分行的年报中没有相关数据,但其它的一些香港银行,比如香港汇丰银行就已经实现就VaR方法的多种参数等进行披露。相比而言,内地商业银行的年报基本不涉及市场风险信息的量化披露,仍停留在定性披露管理策略加上定量披露静态指标的阶段,差距十分明显。
三是会计和列示政策披露。在《暂行办法》公布前,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政策披露一直按照一般上市公司年报规则执行,因而侧重于反映那些适用于一般工商企业的会计政策,而缺乏对银行所采用的特有会计政策的全面披露。在相关法规出台之后,这一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大缩短了我国与国际水准的差距,但披露的力度还不够,香港的这份年报中对诸如员工福利、退休金计划、库藏股份、租赁、每股收益额等会计政策进行了详尽的定量披露,与此相比,内地的年报中只有对这些政策定性的描述。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金融财会个人总结
财务监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