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博弈策略

2017-08-13 06:3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博弈策略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摘要:民营银行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是博弈的必然结果,也是优超战略的纳什均衡
摘要:民营银行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是博弈的必然结果,也是优超战略的纳什均衡。民营银行的进入提高了金融银行业的市场效率,使得利率降低贷款数量增加,优化了资金的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改进。但民营银行的进入仍然存在着道德风险、寻租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市场进入应当遵循着制度改进、竞争机制、提升银行业竞争力、市场定位等原则;应当采取建立、健全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法规进行监管,完善民营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对策,强化和完善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关键词: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纳什均衡;分析  一、引言目前关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增量改革,一种是存量改革。前者以徐滇庆为代表组建民营银行的改革,认为组建民营银行,对原有的金融体制产业巨大冲击,有利于金融领域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不必通过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将民间资本引入金融市场。可以重新进行制度安排而没有不合理的制度约束,不受既得利益集团的牵制。统一通过市场来选择经理人员;没有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等。后者以王自力博士为代表,认为组建民营银行会成为能人们竞相追逐的烫手山芋,或成为各利益集团为自己服务的融资场所,并可能产生金融三乱。在短期内放开民营银行准入限制将不可能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优先选择。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民营化改造方式替代新设立民营银行没有理论和政策障碍,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前者更具有优势和可行性,理由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证明体制外增量改革是可行路径;对原有银行制度的改革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未见明显效果,组建民营银行增量改革的优势绝不劣于存量改革;市场经济机制完善化的趋势是银行业市场化。当然,组建民营银行也不能完全治愈几十年银行业发展的顽疾,但却会减轻症状,并为以后的综合治理提供正确的机制路径。我国是体制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套用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必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及增长的体制特殊性,探求出一套适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模式。2005年2月,国家放宽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原则和保障。[1]因此,对民营银行的发展,尤其是初期发展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的研究,对民营银行长期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分析(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博弈分析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金融抑制和投资抑制的经济现象,这是传统经济体制或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的一种显性表象。国有商业银行附带着的是国家或政府的利益,它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的,还控制资本的流向,并在宏观上体现政策制订者的意向。国有商业银行想拥有大量的资金形成资金需求,而储蓄者又对国有商业银行有着国家信任存在大量的资金供给,供求相等或略有差异都会出现基本均衡(注:银行业还应当包括城市商业银行
    上一篇:我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