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2)
2017-08-14 05:17
导读:5)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不少国内投资单位将外派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因此,这些外派干部通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
5)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不少国内投资单位将外派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因此,这些外派干部通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应有的素质.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国际贸易法和惯例,会
外语的,不懂专业知识;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却又不会讲外语,直接影响了效益的提高.主要是缺乏复合型高级涉外经营人才.
3 发展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使现有企业向“公司制”转变.“公司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已在世界上存在很多年,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企业制度或企业体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关系、责任制度、管理方式、筹资渠道、经营风险、规模经济等方面都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特点,特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意义.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需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就要从体制上借鉴和吸收世界上成功的“公司制”经验,加快“公司制”的改组、改造和改制.
2)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和政策上的扶持.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求经营主体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的竞争实力,否则将难以承担国际经营面临的风险和高昂成本.综观世界上成功的跨国企业无不是强大的跨国公司.根据我国的国情组建跨国公司不能简单照搬以自我扩张为主的欧美模式,我们应走以企业联合为主的集团化道路.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由一个实力较强的主体骨干企业为核心,联合众多关联企业,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成多层次的企业集团;二是由两个以上实力较强的主体企业为核心层来组建跨国企业集团,这种形式的企业集团资金雄厚、经营范围广,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要促进工业型、贸易型和金融型企业集团的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建立比较完善的海外企业投资法规体系,制定《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法》、《境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改、完善海外投资的宏观管理政策,如审批制度、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政府应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向跨国集团公司倾斜,对其国外收入实行阶段性免税,以加强它们的资金积累;以无息或优惠贷款鼓励海外投资,增加流动资金,帮助公司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允许海外集团公司建立准金融机构,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国家还可采用
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为跨国集团公司在海外国家(地区)争取国民待遇,保护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各种利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