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与创新
2017-08-22 05:1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
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与创新
摘 要 探讨了农村信用社制度安排上的困境,提出了新的制度安排模式。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制度安排 股份合作制
1 农村信用社制度安排的困境
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农村信用社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主要按合作制原则运行,在这个原则下继续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风险责任无人承担
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出了风险无人承担,无人负责,是信用制度上的缺陷所带来的。按所有制划分,在传统体制下信用社为集体金融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从恢复“三性”到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合作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规范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增加农业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对管理者、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不力的问题,职工不关心信贷资产质量,不关心经营成果,没有人对风险承担责任的问题始终存在,其要害在于产权关系不清。名誉上信用社为入股社员所有,由于社员股金数量很少,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很低,且分散在几百个、几千个农户之中,难以体现出社员对信用社的所有权关系。从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支付风险问题来看,由地方政府出面承诺,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再贷款等办法解决到期债务的兑付,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这种处置方式,实际上是由地方政府承担风险责任。
1.2 社员大会形同虚设,民主管理难以落实
按照合作制原则,内部治理结构实行“三会”制度,但从各方面的情况看,距合作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信用社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按照信用社和联社章程规定,逐步进行了规范,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内部治理结构有了一定改进,但就大多数信用社来说,还没有真正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选举,信用社主任基本上是由县联社任命。“三会”制度也就有名无实,内部治理结构也就难以发挥作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参与经营管理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3 股金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加之经营亏损,带来了增资扩股的难度
从社员入股的动机上看,社员只有从信用社获得收益和服务,才能真正体会到合作制的优越性,才会真正关心信用社的发展。由于信用社亏损面大,历史包袱重,特别是亏损信用社不能向社员分红或返还利润,入股除失去在银行储蓄所得利息的机会收益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信用社的股金对农民来说没有吸引力。而亏损信用社吸收股金就难上加难,即使是信用社职工,也不愿意在亏损社入股。在实践中也有好的典型,只要信用社经营好,有一定分红,增资扩股还是没有问题的。
1.4 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城市化
现行的信用社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按行政区划设置,不仅乡村有信用社机构,城市的郊区也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郊区已经完全城市化,而位于城郊的信用社客观上已没有为服务的对象,有的信用社根本没有农业贷款。如果按照服务“三农”的政策规范他们,一定造成走过场的局面,在管理上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况且这些城市里的农村信用社已名不副实。据对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信用社调查,城镇工商者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服务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按照服务“三农”的思想进行市场定位,按照合作制规范也就脱离了当地实际。
1.5 信用社业务经营上的“商业化”
在农业银行代理领导和管理期间,信用社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向国有商业银行“学习”、“攀比”,实质上已演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从信用社几十年的发展轨迹看,与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同样受到体制、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部分信用社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把大量信贷资金投放到农村工商企业,有的农村信用社工商企业贷款比重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0%以上,实际上已演变为事实上的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业银行经营业务已无多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