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的币制和纸币的流通(2)
2017-08-27 01:53
导读:尽管这个时期银元本位制度和十进位的银铜辅币制度未能建立起来,但在国内流通界却发生了一个凸显变化。这就是国内流通界本国银元趋于同一,"袁头
尽管这个时期银元本位制度和十进位的银铜辅币制度未能建立起来,但在国内流通界却发生了一个凸显变化。这就是国内流通界本国银元趋于同一,"袁头币"成为银元流通中的唯一主币。就是说,清朝末年各地流通的成色杂乱的银元,以及深受外商银行支持的并借以居奇的鹰洋,都逐渐从流通中被排除而趋于消失,而"袁头币"则成为国内一切支付大小交易中起唯一主币作用的银元。这一变化,无疑是我国近代货币流通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
二 纸币流通及其特点
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还是以银元为主、两元(银两、银元)并行、银元铜元和纸币并用的货币制度。关于银元、铜元的流通情况前面已作了论述,下面着重先容纸币发行和流通中的有关。
***元年(1912年)清帝逊位,各处大清银行均改为中国银行。同年12月,财政部呈准由中国银行发行兑换券,明确规定:完纳各省地丁、钱粮、厘金、关税,购买中国铁路、轮船、邮政等票及交纳电报费,发放官俸、军饷以及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皆一律通用,不得拒收及折扣、贴水,并按券内地名,由各地中国银行随时兑现。根据当时财政部1913年4月新订的《中国银行则例》规定,该行享有代理国库, 经理和召募公债,特准发行钞票,铸造银币等权力,事实上已具有国家银行的性质。中国银行发行的钞票,银圆票有壹圆、伍圆、拾元、贰拾元各种,自1914年铸发"袁头币"以后,即发行有票面印明"兑付国库"字样的钞票。中国银行还曾发行铜元票,由该行北京、河南、南京、江西、张家口等分行发行,自1918年后,即逐渐并于各地的平市官钱局发行。
原由清邮传部奏准设立的交通银行,在辛亥革命以后,仍继续发行钞票。1913年初,由袁世凯命令,使交通银行按照中国银行兑换券章程发行钞票。北洋政府交通部于1914年3月另呈颁《交通银行则例》, 规定该行不仅经管路、电、邮、航四项款项,并得"受政府之委托经理国库"、"受政府之特许,发行兑换券"等,因而也成为具有国家银行性质的银行。交通银行在辛亥革命后,除继续发行钞票外,还获得分理国库权利,即中、交两行大致按七三比例处理,中国银行占七成,交通银行占三成。1922年后,交通银行又增收资本,增强了经济实力。当时,中国银行增收商股,总资本已近2000万元,交通银行也拥有国币1000万元。可见中、交两行都是官僚资本为主的银行,是北洋军阀政府的两大金融支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银行也获得明显发展。其中一些贸易银行,如浙江兴业、四明银行等,也都继续发行兑换券。
除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和一些贸易银行发行钞票外,各地方银行及官银钱号仍与清末一样,皆继续发行各种纸币。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财政无着,因而皆以发行纸币作为筹款手段。如辛亥革命后,广东省公布独立,推举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成立军政府,首先碰到的题目是财政困难。 为了应付当时的财政支出, 除向港商借到40万元外,军政府印发通用银票1900元万,其中票面5毫的100万元, 1元的600万元,2元的200万元,5元的1000万元。此票正面印有"中华***粤省军政府通用银票"文字,中间印币值若干元,右方是陈炯明像,左方为军号、指挥刀、步枪等。背面上端印有"此票准随时换现银"八个字,中间自右至左直写"中华***粤省军政府大都督通布"。军政府在发行银票时规定:"一、凡纳钱粮饷项等,一律照纸面所列额数通用,不准留难;二、此票发行两年后,由军政府财政部备现银任由随时携票换回;三、如有伪造假票同谋行使者,均应律重罚不贷。"〔1 〕据初步统计,***二、三年间,各省纸币发行总数约有16300万元。〔2〕纸币滥印滥发的结果,促使物价上涨,地方纸币普遍贬值,均匀市价仅为面值的七折左右,不少地方的纸币贬价一半。
北洋政府曾企图对纸币发行进行整顿。1915年10月公布了《取缔纸币条例》,其中第二条规定:凡新设立之银钱行号,或现已设立而尚未发行纸币者,皆不得发行。第三条规定:已获准发行纸币的银钱行号,仍准其于营业年限内发行,但对发行数额要加以限制,要求以最近三个半月均匀数目为限,不得增发等。可是这一条例公布后并未收到很大效果,仅少数贸易银行(如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暂时停止,或紧缩发行,或领用中国银行兑换券代为发行。而各省官银钱号根本不曾遵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