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2)
2017-08-29 06:37
导读:二、折衷范式面临的挑战 虽然折衷范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跨国公司理论的各主要流派,并对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折衷范式并不
二、折衷范式面临的挑战
虽然折衷范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跨国公司理论的各主要流派,并对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折衷范式并不能完全履行如邓宁所说的跨国公司一般理论的职能。理论上的缺陷和现实中的挑战,推动着折衷范式向新的方向演进。
理论界对折衷范式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缺乏动态性和难以实证两个方面。为了弥补折衷范式缺乏动态性的缺陷,邓宁1981年在《解释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国家定位:一个动态或发展的路径》③一书中提出了投资发展水平理论。投资发展水平理论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邓宁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67个国家1967~1978年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国直接投资的流出量或流人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他把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发展路径。虽然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给折衷范式注入了某些动态的因素,但是这种修正的作用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其原因是这种修正只是从宏观的层面对三种优势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描述,而未能对跨国公司特定优势本身的变化作动态的分析,它仍然遵从折衷范式的基本逻辑,将跨国公司的特定优势,尤其是所有权优势作为分析跨国公司行为的既定基础。
对折衷范式形成重大冲击的是跨国公司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动摇了折衷范式的理论前提,而且揭示了跨国公司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只将其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向外转移,而将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