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培养金融创新人才 促进中国金融业平稳健康发(2)

2017-09-02 02:49
导读:2、人才开发机制的创新 所谓金融创新人才的开发模式就是对金融业内外金融创新人才的选拔吸收和选拔使用。首先,选人、用人条件必须要坚持德才兼备

  2、人才开发机制的创新
  所谓金融创新人才的开发模式就是对金融业内外金融创新人才的选拔吸收和选拔使用。首先,选人、用人条件必须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四化”方针,这不仅是贯彻党的金融方针政策的保证。其次,选人、用人方式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民主参与程度,增加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的做法。再次,增加选人、用人的灵活性。金融创新人才管理是一种动态行为,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金融创新人才的流动性将会加大,定期选拔吸收业外金融创新人才难以应对人员流出对金融业的影响,因此,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的外部开发要有随时吸收或补充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的灵活性。
  3、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
  激励人才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使他们发挥最大作用。一个赏罚分明的集体,可以使金融创新人才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金融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
  首先,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值得留下来。其次,要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要予以充分肯定,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加强平时监督,发现偏差及时指出,给他们以纠正的机会。再次,奖惩分明,科学激励。对工作努力、成就显著的人才,可采取提前晋升工资、发放奖金等物质奖励,或二者兼用,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除了上述正面激励措施外,对工作怠惰、服务态度差、违法乱纪的员工采取负面激励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处理,产生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警示效应。 中国大学排名
  4、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
  培训教育对开发金融创新人才资源,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才素质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经济、科技、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金融监管理念、金融业务品种等不断推出,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机构的员工都有迫切参加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的需求,但由于受培训模式的限制还不能向业内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教育机会。因此,培训教育模式也要有所创新,要应用内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培训;要有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精通金融实务,既精于操作又善于传授的专家队伍,深入基层进行面对面培训;请外国或外资金融机构专家讲授国际上金融业务问题等。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种培训和使用相结合的制度,从制度上促进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的培训教育。
 二、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金融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配置机制是经济增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金融机构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在运筹金融创新人才的开发与配置,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国面对知识经济、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同样应制定相应的金融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政策。
  1、实施人才战略,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一是要注意提高金融创新人才的待遇,采取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才争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报酬即分配制度问题。我国先行的分配制度基本上还是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大锅饭”工资制。金融创新人才生活待遇与工人基本持平,与国家公务员大体相当,大大落后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职员。这种状况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不能在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就很难留住人才,应逐步予以改变,特别是对于稀缺人才应采取特别措施。二是要为他们创造发展事业的机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事业上有发展空间。三是要搞好金融创新人才资源管理工作,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的人才管理,即把过去在人事管理中重视“事”,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注意对金融创新人才的激励与培养,创造一个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论替代性保险市场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