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金融体制与我国现阶段的选择(2)
2017-09-05 04:59
导读:但是,市场本身也有局限,如果市场不完美,金融中介在提供跨期风险分散功能上则具有某些优势。戴蒙德和德比维奇通过银行挤兑模型证明:银行可以提
但是,市场本身也有局限,如果市场不完美,金融中介在提供跨期风险分散功能上则具有某些优势。戴蒙德和德比维奇通过银行挤兑模型证明:银行可以提供金融市场所无法提供的跨期风险分散功能。长期投资项目比短期投资项目收益高,但是投资者可能担心短期流动性不足,因而不愿意接受较高的长期投资收益。金融中介的优势在于将大量具有不确定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集中起来,根据大数法则提供流动性,同时享受长期投资带来的高收益。
不同金融体制的信息处理机制
不同的金融体制,在信息的生产与利用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直接影响着资源的有效配置。
传统观点认为,价格信号揭示信息的成本,有效的金融市场通常能通过价格提供各种信息。信息分散化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的重要特征,与私人公司相比,公众公司被要求披露更多的信息,即公开信息。而银行则通过参股到公司当中,而获得内部人资格,这样它就可以获得很多从公开市场得不到的信息——内幕信息。所以,单从信息一方来看,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市场在收集处理信息方面就必然比机构更加有效。
最优金融体制的标准及选择
从促进经济增长来看,两种金融体制分不出孰优孰劣。银行具有某些市场无法替代的经济职能,并对市场缺陷予以补充。市场也具有银行无法实现的经济职能。银行和市场两者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如何处理从实体经济中转移过来的各种风险方面,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却有不同的表现。
银行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在金融系统内部累积两种风险:流动性不足风险和收益不确定风险。从银行负债看,银行存款契约规定存款人可以随时随地提款,则存款者个人的流动性风险完全消除,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得以平滑。但是这种风险只是转移并汇集到银行体系内部而已,作为存量积聚起来,如果“存贷错配”严重,银行则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从银行资产看,存款者能够获得固定利率,收益风险得以消除。但银行由于面临信用风险,贷款收益则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甚至本金也难以收回。如果这种不确定性最终转化为呆坏帐损失,那么这种收益不确定风险会消耗掉银行大量资产,使银行准备金减少,进而强化银行的流动性不足风险。在银行主导金融体制里,对单个的投资者来说,这两种风险虽然得到了转移或消除,但是对银行体系本身来说,这两种风险完全滞留在银行体系内部。随着经济日益发展,银行体系面临的流动性不足风险日益累积,必然出现银行挤兑,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因此,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功能只是把实体经济增长中的风险转移出来,累积在自身内部进行配置管理,它本身并没有提供一种将这些风险释放到金融系统之外的内在机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金融市场则有所不同,它一方面通过使投资者自担风流动,从而将风险释放到金融系统之外。它通过这种使存量风险变为流量风险的风险流动机制,在流动中逐渐释放金融系统内的风险。存量风险可能带来金融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而流量风险则能在流动中让部分投资者自我承担,从而使这部分风险释放到金融系统之外。金融市场的这种风险释放机制是银行体系无法实现的,相反银行体系累积,滞留的风险还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才能得以释放。首先,对于银行资产来说,银行贷款是否能够成功收回蕴含着不确定性。而市场则可以为银行的这种收益风险提供转移机制,那就是将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在资本市场发行进而向资本市场投资者转移风险。其次,银行负债也存在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借短贷长“日益加剧势必造成流动性风险,甚至导致银行挤兑。同样金融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也可以为这种风险提供转移机制,那就是将大额存款标准化为大额可转让存单,在二级市场转让以创造流动性。再者,对于银行整体风险来说,其风险承受者只是最初的少数出资者,当银行规模、业务日益扩大,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面临的不确定性超出原始出资人的承受能力时,银行也可以通过上市吸收更多股东来分担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