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2)
2017-09-05 06:13
导读:综上所述,无论从可控性,还是从相关性角度讲,M1作为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无疑比M2具有更良好的特性。因此,1996年起,央行便以M1作为我国货
综上所述,无论从可控性,还是从相关性角度讲,M1作为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无疑比M2具有更良好的特性。因此,1996年起,央行便以M1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把M0和M2的增长率作为政策操作的参考监测指标。
2.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几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证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就几乎没有实现过,见表1。从1994年到2000年七年间,M1实际值与目标值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的仅有1996年,上述如此幅度的差异,不能不引起诸多的思考和疑虑:究竟货币供应量能否充当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我国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考量
(一)我国可以尝试采用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一方面,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最初的预期相去甚远,实施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自2003年9月以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持续增长,存款负利率水平一度较高,通货膨胀露出端倪,1996年以来历经八次降低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面临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用利率指标替代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以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的趋势。
首先,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它反映社会资金的余缺程度和资金使用的成本高低。中央银行恰好可以运用它们的这种关系,进行宏观金融调控,调节投资和消费。照目前情况看,提高利率就提高了企业等投资主体的融资成本,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热的投资,也抑制了通货膨胀的趋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杠杆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数倍扩张或收缩。由货币供给模型可知,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储备比率、法定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准备率所决定。在现阶段,如果央行加息,将会降低通货比率,提高定期存款比率,收缩货币供应量,从而也抑制通货膨胀苗头。
专家学者在提出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同时,也理性地提出:这一切必须以我国利率市场化为前提。即微观经济主体对于利率的反应比较敏感,利率的形成由市场决定且对资金的变化反应灵敏;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较为合理等。
(二)现阶段我国应继续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从1998年开始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这三年的实践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有一定效果的。1998、1999和2000年,广义货币M2分别比上年增加14.8%、9.6%和12.6%,狭义货币M1增长11.9%、11.5%和15.9%。如果以零通胀率为调控目标,在流通速度保持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增长应与实际GDP增长大致持平。实际结果反映,货币供应量控制是合理的、适度的。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不具备条件。主要原因有:
1.我国目前的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时机还不成熟。一方面,我国利率结构不合理,决定因素复杂,作为资金的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出资金的供求状况;另一方面,利率的政策作用有限,主要表现在利率调整期过长又承载了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作,削弱了利率优化资金配置的市场功能以及调整经济主体行为的效力。
2.加息将会使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尚高于美元、日元、港币等外币存款利率数倍,如果人民币加息,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利率与国际信贷市场之间的利差,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贷的目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提高利率将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业绩造成冲击。因为1997年以后,国家财政部曾以很低的价格发行了大量的长期债券,如果提高利率,这些债券资产将会缩水,商业银行将遭受一定程度的“看不见”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