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剩及其运用(2)
2017-09-07 06:51
导读:R=R1 R2 (1) (1)式中,R为外汇储备总量,R1为适度外汇储备量,R2为超额外汇储备。 其中,R1=33%W 10%X 15%Y Z(2) (2)式中,W为年度进口额;X为年度外债余额;Y为年
R=R1 R2 (1)
(1)式中,R为外汇储备总量,R1为适度外汇储备量,R2为超额外汇储备。
其中,R1=33%W 10%X 15%Y Z(2)
(2)式中,W为年度进口额;X为年度外债余额;Y为年度实际用外资总额;Z为外汇平准基金及特殊需要额(10%R)。
R2= R- R1(3)
按以上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算出近年来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及超额储备情况。见表2
单位:亿美元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2001年以前也存在超额外汇储备现象,但是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从2002年开始三年来,我国超额外汇储备加速,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推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控制在2700亿美元左右。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
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既不能放在抽屉和柜子里,也不能存款于国内的银行,投资于国内的有价证券,而只能存款于外国银行〔包括本国的境外银行和国内的外资银行〕或购买外国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由于国债等有价证券流动性强、收益性高,所以,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大都投资于外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等有价证券。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上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长期经济繁荣,因此在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国债发行增加的情况下,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把其外汇储备的相当部分用于了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000-2004年,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由603亿美元增加到1938亿美元,增加2.21倍,所占比重中国由5.9%提高到10.0%。鉴于世界各国持有美国国债的60.6%是公共部门持有,因此,中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国债,至少在1170亿美元以上。
然而,中国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等的对美投资,就未必是一种比国内运用收益高的有效运用,有时甚至低于国内运用的收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因两位数通货膨胀的,中国利率一直高于美国,1998年出现通货紧缩倾向后利率虽然明显下降,与美国相比也所低无几,2001-2003年又比美国高1-2个百分点,2004年也基本与美国持平。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明知对美运用收益不高还年复一年地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等,就是因国内没有运用的对象。即使收益低也比闲置不用、没有任何收益强,仅此而已。这样一来,其实是中国把本来应该享受的本国和区域内风险投资的利润,以一种贴息的方式转让给了美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在将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的同时,国内却存在资金短缺的。中国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1979-2004年,中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达743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621亿美元。可见,中国是在资本不足、大量输入资本的情况下大量储备外汇并用以对外间接投资的。从中美两国的投资关系看,2004年末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共为48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1/4。如果考虑中国在美国机构的存款和购买的其他有价证券,则中国对美国的资本纯输出至少在2000亿美元以上或更多。
然而,中国1938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间接投资,能否比美国对华48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也是一个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了必要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另一方面,中国以改善投资环境为中心,付出了允许美国享受各种优惠、控制企业经营权、开拓和占领中国市场等方面的代价,并由此产生了国家安全方面的隐患。相比之下,中国政府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除了固定的利息收入以外,可说是什么也没有得到。更令人担忧的是,伴随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的迅速增加,就像现在日本最害怕美元贬值一样,中国也越来越害怕美元贬值了。
三、过剩外汇储备运用的出路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很多人对如何化解我国激增的外汇储备问题提出了建议。笔者认为目前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应该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