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董事责任险需求研究综述(2)

2017-09-09 02:03
导读:在Mayers与Smith(1982)的保险监督功能基础上,Holderness(1990)将董事责任险需求与公司治理联系起来。他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董事责任险可以从不同方面起

 在Mayers与Smith(1982)的保险监督功能基础上,Holderness(1990)将董事责任险需求与公司治理联系起来。他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董事责任险可以从不同方面起到监督管理层的作用:首先,保险公司在决定承保之前,要对被保险人进行彻底的了解;其次,当董事责任诉讼发生,企业根据保单索赔时,保险公司要对引起纠纷的董事行为进行全面的调查;此外,董事责任险还有利于其他监督机制的发挥——董事责任险的存在,使企业更有可能招募到胜任的独立董事,增强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更有效地维护股东利益。这样,Holdemess(1990)就做出论断: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是为了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他根据1979年Wyatt的董事责任险报告对这个论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权与管理权越是分离从而代理问题越是严重的公司越是倾向于购买董事责任险。  Romano(1991)对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的动机有不同于前人的看法。她认为,公司购买董事责任险的目的是避免董事决策失误给股东造成的损失。通常,补偿管理者因为董事责任诉讼所遭受的损失是公司的法定义务(Corporate Indemnifieation Plans-CIPs),公司还可以通过修改章程对董事的责任加以限制(Limited Liability Provisions-LLPs)。这样,在CIPs法定LLPs普遍采用的情况下,董事的利益已经得到有效保护,公司没有必要再购买董事责任险。董事决策失误的最大受害者是股东,董事责任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股东,因而股东最有动力购买董事责任险。  Gutierrez(2000)也是股东利益保护说的支持者。但不同于Romano(1990)关于董事责任险在CIPs法定、LLPs普遍采用下没有必要存在的论据,她认为董事责任险和LLPs都是优化董事薪酬契约的均衡解的一部分。通过一个三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Gutierrez(2000)证明了股东可以通过对董事法律责任与薪酬的设定,确保董事有动力去履行职责,而股东有动力进行诉讼,从而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她的推理可以归纳为:股东诉讼是有成本的,因此赔偿金额必须足够高股东才有动力行使诉讼权。而另一方面,股东诉讼权的行使还受到董事的支付能力的影响,在缺乏董事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对于同一赔偿金额,如果董事支付能力弱,股东因担心无法足额获得赔偿,就缺乏诉讼的动力;如果董事支付能力强,而赔偿额又高的话,即使董事存在过错的可能性很低,股东也有动力频繁提起诉讼。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有必要为董事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具体来讲就是,当董事支付能力强时,最好的办法是对最高赔偿额进行限定,或是对董事责任加以限制,从而防止股东诉讼过度;当董事支付能力弱时,就需要为董事购买保险,从而刺激股东诉讼的积极性。  这些理论为研究董事责任险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通过后人的补充与引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命题:  1.风险厌恶说。董事责任险是公司吸引风险厌恶的管理人才为企业服务的手段。这样,董事责任险的需求就受到管理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公司发生诉讼风险的可能性的影响。由于大公司拥有更多的员工和更多的资产与客户,其面临的诉讼风险更大,因而公司的规模与董事责任险需求正相关。一些引起公司规模变动的活动,如资产并购和剥离等会增加诉讼风险,因而会增加公司对董事责任险的需求。拥有公司股份的管理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较高,因此董事责任险需求与管理层持股正相关。另外,由于独立董事的风险大于内部董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董事责任险的需求也应该正相关。  2.薪酬组成说。董事被认为是风险厌恶的,对于其任职的风险会做出理性的预期,并索取相应的风险报酬。这样,董事责任险就可以看作是董事薪酬的一部分。按照这个说法,董事责任险需求应该与董事的其他形式的报酬负相关。  3.管理者资质信号说。通常,优秀的管理者较少遭到董事责任诉讼。为了向外界显示自己的才能,优秀的管理者就倾向于把免赔额定得高一些。当管理者的资质不易评价时,这种信号的作用尤其重要。由于成长型公司和股价波动大的公司的业绩容易受管理者资质之外的因素影响,其管理人员更加需要通过高免赔额增强投资者信心,因而,成长型公司和股价波动大的公司对董事责任险的需求就较小。  4.财务困境说。财务困境或更严重情况下的破产,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成本,届时,破产企业很可能将无法履行对董事的损失补偿承诺。这样,董事责任险需求就与公司发生破产的可能性正相关。由于负债会增加破产风险,公司的保险需求就会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增加。而公司过去的收益率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很好参照,收益率越高,公司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小,因此过去的收益率与董事责任险的需求负相关。此外,大公司抗风险能力强,有一大部分风险是自留的,而且,破产成本并非随着公司规模增长而成比例增加,公司的保险需求就应该与公司的规模负相关。  5.监督说。董事责任险相当于为企业引入了一个外部监督者。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等各个环节,都要对董事的行为和决策进行严格调查,这就起到了对董事的监督作用。监督假说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从而由额外监督获得的益处越多,就越有可能购买董事责任险。同时,考虑到董事责任险与其他监督机制的替代性,董事责任险需求应该与独立董事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负债比率、管理层持股比例等负相关。与董事会独立性相联系的一个问题是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兼任COB(Chairman of the Board)对董事责任险购买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CEO—COB的分离有利于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发挥,因此二者的分离与董事责任险具有替代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险公司在承保董事责任险时,往往要求独立董事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并且CEO与COB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这样,董事会的独立性连同CEO—COB的分离与董事责任险就是互补的。  6.强势管理者(entrenched managers)说。董事责任险是一种董事保护机制,董事只需分摊很少一部分保费,却可以享受董事责任险带来的全部利益。而且,公司购买保险是无须征得股东同意的。这样,只要董事的报酬没有因为购买了董事责任险而被相应地下调,董事就会乐于购买董事责任险。由于董事越是强势,就越可能忽视其他股东的意见,董事责任险的需求就应该与CEO的表决权正相关。另一方面,随着管理层股份持有的增加,董事分摊的保险费增加了,而所获取的好处却不变,因而,董事责任险需求就与其管理层拥有的股份负相关。
上一篇: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国银行业转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