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3)
2017-09-14 01:26
导读:然而,对于全球金融泡沫而言,一个大得多的资本来源由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市场的开放提供。这些国家里采取的经济政策,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
然而,对于全球金融泡沫而言,一个大得多的资本来源由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市场的开放提供。这些国家里采取的经济政策,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
1988年10月,拉鲁什在柏林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预言了苏联的解体和德国的统一。他强调了统一后的德国在东欧经济重建中所应起的决定性作用。随后的一年里,拉鲁什和他的伙伴一道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在东欧创造经济奇迹的“生产三角方案”,它以高技术的、能源、水利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为基础。拉鲁什强调,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在于按照他1979~1979年对欧洲货币体系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欧洲银行和金融政策的改革。拉鲁什警告说:“迄今为止,欧洲和日本仍设法使自己避开了过去25年中统治着美国和英国金融政策的那种无理性。但是这样一个临界点已即将到来:届时英美和国际性的金融体系都将崩溃,苏联体系也面临危机,而前二者又将给日本、欧洲和其它地区带来不可避免的衰退。如果日本人和欧洲人坚持的银行和金融政策,那么就不会再有什么稳定的岛屿了。”
在1989至1991年这段关键日子里,东西欧都潜在着对“生产三角”方案的可观支持力量。
然而,存在着对这项政策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在英国。像拉鲁什所强调的那样,欧亚大陆上一轮新的、性的高潮将意味着与主导性的英美政策的决裂;它不仅将资本流入泡沫,同样重要的是,它所要导致的德、俄、东欧联盟被认为是英国的战略利益所不能接受的。在1989~1990年,这一点不断为撒切尔首相和其它英国发言人所阐述。英国用尽所有可能的手段,来破坏“生产三角”计划并将所谓的“全球化”强加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
完成这一企图的重要工具就是IMF 和所谓的“休克疗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撒切尔、布什政府的压力下,休克疗法被以不同的方式在俄国和所有东欧国家实行,其始点就是著名的“波兰模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对于前苏联,“休克疗法”事实上等于经济自杀。从1991年起它以导致如下后果:①超级通货膨胀,它事实上在极短时期内毁掉了人民的全部存款,做为此种通胀结果的、迅速的经济“美元化”;②外国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国内生产者遭到灭顶之灾;③食品供应的60%以上依赖进口;④伴随着强大的有组织犯罪,一大部分国家财富流入了少数俄国新贵和外国利益集团手中;⑤、科研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幅下滑,犯罪率和人口因病死亡率大幅上升;⑥在不同生产部门,实物生产和投资跌至只有改革前的30%~40%;⑦大部分技术上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受到破坏;⑧大规模的物质财富储备(特别是原料和初加工品)变现,许多东西在世界市场上以远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被出售;⑨俄罗斯外债大量增加。
从生产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俄国和东欧经济改革的灾难性失败,不能仅用旧体制所遗留下来的来解释。真正不幸的是,这些国家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撒切尔、布什政府以及英美金融势力的控制,被他们不惜代价地用来支撑其金融泡沫。很难找到可以信赖的估计,但毫无疑问,过去7年中从前苏联集团流向西方的财富其净值超过2000亿美元。
转折点七:德国经济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癌症迅速的全面扩散
正像拉鲁什所预计的那样,“生产三角”计划若不能实施必然会在西欧导致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德法两国正经历着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部分人,包括一些专家,省城:德国德危机是两德重新统一的结果,特别归因于重建东德的高昂费用。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如果在不同的国际局势下,统一是能带来巨大经济增长的。危机的主要原因如下:①首要的是,英国使用了一切手段来削弱德国,并竭力阻止德国将在其中扮演中心角色的欧洲重建和化进程;②在英美集团的压力下,德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以长期工业和基建项目来促进发展的,转而拥护激烈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对苏东地区的“休克疗法”;③由于这种“休克疗法”,苏东地区的投资水平大降,导致了对德国订货的减少;④东德工业失去了以前东欧和苏联的订货,传统的贸易关系被打破;⑤在英美的压力下,德国放弃了其银行体系以工业为导向的传统,转而采取了英国模式。德国最大的银行的首脑阿尔弗雷德。赫尔豪森于1989年11月被暗杀,这大大加速了银行体系的转向。赫氏是坚决反对将德国银行牵扯进英美的金融泡沫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