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银行业收费问题的思考与启示(2)
2017-09-24 06:14
导读:银行业收费问题在香港也引起了诸多争论。银行收费项目的增加、收费额的提高、服务网点的减少不断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质疑,甚至曾引发小规模的示
银行业收费问题在香港也引起了诸多争论。银行收费项目的增加、收费额的提高、服务网点的减少不断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质疑,甚至曾引发小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有媒体引用前述消委会报告时,尖锐地称“银行巧立名目收费……向低结余户开刀……对草根长者甚大”源自《东方日报》:“银行被指巧立名目收费”(2006-6-16)。消委会作为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代表也呼吁银行应特别顾及长者、基层市民及伤残人士等弱势群体,在调整业务策略的同时为社会不同阶层需求维持方便及良好的服务。
作为银行监管当局的香港金管局没有就银行服务收费的争论积极回应,只指出,银行有不同的业务策略,金管局无权干预,但希望银行严格遵守《银行营运守则》,确保收费的透明度,并同意银行在考虑征收新费用时要关注收费对社会各阶层的可能影响。
三、银行的因应举措——以汇丰为例
面对收费可能引起的公众质疑与责难,汇丰银行在推行收费政策时,采取了许多配套措施,尽可能减少公众的负面反应,维护银行负责任的形象。
1.增加透明度。一是提前告知有关收费政策的调整,并预留充分时间(1—3个月不等)给客户进行账户的维护与调整;二是详细披露收费信息,与内地银行张贴“店堂告示”的一般做法不同,汇丰向所有客户寄送了关于收费的通知函件,并随附“汇丰服务选择锦囊”,详列各种账户的资料、利率及服务收费,以利于客户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选择和应对。
2.优待弱势群体。例如,汇丰对所有65岁或以上的长者及每月领取政府伤残津贴的人士豁免低结余储蓄账户(5000港元以下)服务月费(2001年为40港元,后增至50港元)。
3.鼓励业务集中。一是实行分层利率架框,引导客户整合储蓄账户、提高账户结余,以享受更高的利率优惠。二是将“运筹”理财账户结余额由港币2万元降至1万。该账户是集储蓄、往来、定期、投资及信贷于一身的综合性账户,账户结余门槛的降低能鼓励更多的客户将在其他机构的存贷及投资转至汇丰,增加与汇丰的业务机会,从而减少“散户”的分散程度,提高客户关系维护效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4.推广自助服务。为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汇丰在收缩分行网点的同时,对推广自助服务可谓不遗余力。一是削减自助服务收费,取消了ATM卡年费,并免费提供自助电话理财服务;二是推出“储蓄易”账户,该储蓄账户免收一切服务费,但仅能进行自助操作;三是积极帮助公众接受自助服务,包括派专人在自助机具前教授使用柜员机卡、向头三次使用自助服务的客户馈赠小礼品、在排队等候柜台服务的人群中即时办理柜员机卡,甚至在自助机具屏幕上提供放大30%的显示功能、延长交易步骤等待时间等,以方便老年客户操作。
四、比较与启示
银行收费涉及到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受到公众的关注与质疑是无法避免的。然而,通过与香港银行业的比较,的确可以发现内地银行业的收费举措存有一定缺陷。
一是在收费时机上,香港银行业服务收费的推行与利率管制的全面撤销是紧密联系的。这样的制度安排反映了银行在利差收入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形下的业务转型与策略调整。正如东亚银行总裁言词激烈地回应消委会的批评“没有理由借钱利息低、存款利息高,又要不收费的”源自《明报》:“东亚轰消委批评无理”(2006-6-18),利率管制取消后,在竞争因素的作用下,利差的一部分流向储户而不再为银行所独享,这使银行回应关于服务收费的指责时有了更充分的依据。反观内地,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尚未完成,尤其是关键的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银行间的竞争尚未深度触及利率领域,这使银行业能够继续维持稳定而可观的利差。据测算,内地银行业的平均利差在3%以上,是香港同业2—3倍。同时,近十年来内地维持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利率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形下,银行层出不穷的服务收费很难为社会公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