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
2017-09-28 06:23
导读:(三)企业自身因素 1.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这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和国有股不能流通,使“用手”投
(三)企业自身因素 1.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这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和国有股不能流通,使“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这两种机制都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在一个缺乏强有力的股权约束的环境中,公司经理层会将股权资金当作一种长期的无须还本付息的无成本资金,这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债券融资的“控制权维持”优势就不复存在,导致企业缺乏发债的内在动力。 2.企业缺乏独立财产权。这会造成部分企业债券兑付困难。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企业债券都是国有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兑付中的违约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债券的信誉,并造成了一些社会。据粗略统计,前几年全国企业债券不能即时偿还的约占余额的11%.发行企业债券的国有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实际上不能真正承担履行债务契约的责任和义务。这些企业可以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及其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需要,却不会真正承担融资风险或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这种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最终只能由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国家来承担。 3.企业高资产负债率的限制。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时,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决策必将使企业陷入更大的财务风险中。
(四)市场因素 1.缺乏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缺乏导致债券定价的缺陷。基准利率对证券市场的与完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就必须有一个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可的基准利率。一般而言,这一角色通常由国债承担。然而,我国的国债却难以担当这一角色,这是因为我国国债的流动性、国债资产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国债的期限结构、国债市场的波动性等,都存在缺乏以基准利率为基础、根据风险调整定价的市场基础。 2.债券评级体系存在缺陷。缺乏规范、公正的债券评级机构是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我国评级机构格局松散、各行其是、缺乏独立性、评级标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其局限性体现在:第一,人为地事先给出各指标分数,显示不出各指标对不同时期进行评级的相对重要性;第二,不能充分发挥评级的作用;第三,指标未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判断发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是首要前提 政府部门应切实转变“重股票、国债,轻企业债券”的观念和倾向,把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制度创新是根本 首先,发行制度从审批制转向核准制。逐步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最终取消额度控制。放宽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在保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可用于调整债务结构、资产重组等其他真实合法的用途。合理界定发债主体资格,消除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的歧视。逐渐放松和取消法定利率上限的规定,由企业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以及偿债能力制定相应的利率,将债券的利率水平与风险进行挂钩。 其次,交易制度要从交易所集中走向与柜台交易并存。结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实际以及个人持有企业债券为主的特点,管理层要尽快开设柜台债券交易市场,使柜台交易成为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的有益补充。随着债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品种的增多,有必要将交易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分离,尽早让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的结算体系与银行间场外债券托管结算体系对接,形成完善统一的全国性债券市场。
(三)企业自身改革是基础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塑造真正的企业债券市场主体。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明确界定和充分保护产权,建立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途径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督机制等。从而使企业成为真正理性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