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运行模型研究(3)
2017-09-29 02:21
导读:(六) 作用传导机制 上面逐一介绍了股市的各种因素,包括外生变量、股市结构、过去的状态等。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股市的呢?本文主要讨论的是
(六) 作用传导机制
上面逐一介绍了股市的各种因素,包括外生变量、股市结构、过去的状态等。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股市的呢?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股票指数的变动,即二级市场的价格变动。股票作为一种虚拟性的资产,它的交易行为与实物商品的交易有两点不同。一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主要由股票未来价格的预期决定,对股票未来的价格的不同预期产生交易;二交易的双方都是投资者(与二级市场不同,一级市场的交易在股票发行人和投资者间进行),预期股票未来价格下跌的投资者卖出股票,称为空方,预期股票未来价格上涨的投资者买入股票,称为多方。没有参加交易者,包括持股不卖者和持币不买者,不包括挂单买卖股票而未成交者,既不是多方也不是空方。随着预期的改变多空双方可以互相转换,原先没有参加交易者可以加入交易,成为多方或空方。多空两种力量的对比决定了股票价格的涨落,多空两种力量的规模决定了成交量的大小。
上面所的外生变量、股市结构和过去的状态都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的价格的预期,从而改变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作用于股市的。例如,宏观形势变差,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业绩将会降低,股票未来价格会因此下跌,愿意卖出股票者(空方)增加、力量加大,股市价格下降;利率降低,投资者发现其他金融产品的回报率降低、预期股票未来价格会因此上涨,愿意买入股票者(多方)增加、力量加大,股市价格上升;连续的价格上涨往往会使投资者过于乐观,连续的价格下跌又往往使投资者过于悲观,对未来过于乐观和悲观的预期造成涨过头和跌过头。正因为如此,股市的调整经常是矫枉过正,很难恰如其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因为二级市场上股票的供应者和需求者经常地或快速地转化为对方,二级市场的分析者主要使用多空分析而不使用供给和需求的分析。
二、实证
一个模型是否正确,首先要用的数据进行检验。我们以1994年和1996—97年的两次行情来检验模型。
经过长达17个月的单边下跌,上证指数由1458点跌到了333点,交易量由11.6亿跌至2-3亿元;深圳指数跌破100点,交易量最低时不足1亿元。股份制和设立股票市场的改革面临着失败的危险。为了挽救股市、将股份制改革和设立股票市场的改革坚持下去,证监会出台了停止新股发行和上市、扩大入市资金、给券商融资等三项利好政策。上证指数在1个半月内由7月29日的333点,上升至9月14日的974点(最高值超过了1000点);然而在政策没有什么变化的情况下,从9月14日到10月6日上证指数又由974点回落到660点。8月1日至9月14日的突然上涨表明了政策对股市的作用,9月14日到10月6日的回落则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
再如,从1996年1月底到12月中旬,上证指数从512点涨到1258点,日成交量超过180亿元,股市严重泡沫化,投机盛行。为避免股市泡沫破裂对经济和稳定的巨大危害,证监会多次地反复地强调风险,屡次发出警告信号,提醒投资者,但不为投资者接受。无奈之下,采用了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这个一向用来宣示中国最高领导重要决策的工具,来冷却股市。文章发表后股市应声而落,由1996年12月16日的1258点下坠到12月24日的864点。然而,此后指数又缓慢而持续地涨了起来,到1997年5月31日达到1510点,比发表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时还上涨了200多点。这说明股市自有其运动。外界的干预可对其发挥重大的作用,甚或扭转其走势。但一旦外界的干预撤消或效用消失,股市仍将按其自身的规律运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上述的历史行情说明:
1. 中国的股市是政府强力调控下的市场,政府的干预往往造成股市趋势的转变。重大政策的出台是有前兆的,在政策出台前已通过若干方式宣示了政府的意向,只是投资者在事前往往忽略了这些有重大价值的信息。
2. 股市的结构和周期性形成股市自身的运动。当外界的干预撤消或效用消失后,股市将按其自身的规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