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账户开放(2)
2017-10-03 04:48
导读:从管制方法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对跨境资本交易行为及过程进行管制,包括对交易主体和交易活动的限制;在汇兑方面,特别是跨境交易的资本,包括
从管制方法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对跨境资本交易行为及过程进行管制,包括对交易主体和交易活动的限制;在汇兑方面,特别是跨境交易的资本,包括对跨境资金划拨和外币兑换的管制。管制的特点是对衍生工具等流动性较大的项目管得较严,对资本流入管得较松;对资本跨境流动管制较松,但对本外币兑换管制则比较严。
我国资本账户管制同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不协调
从理论上讲,浮动汇率机制与资本账户的政策的结合应是最优组合,能够比较有效的对抗真实冲击和金融冲击。但是理论是在假定的前提下对现实进行的抽象,并不能反映现实的所有问题。浮动汇率制度的启动和资本账户开放都是逐步开放并且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进行磨合的过程,二者互为条件:资本开放的进程应随汇率机制变化而进行调整;汇率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应对资本账户应对各种冲击。目前,我国资本账户现状与现行汇率制度存在不协调的问题,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短期资本流动对外汇供求形成的扰动,影响了汇率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实现。从2002年第四季度则开始出现短期资本大规模的净流入现象,近年来又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包括政治因素、货币因素和实体因素),国际资本又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进入我国。进入我国的长短期资本导致了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加大了人民币潜在升值的压力。
外汇市场的供求是汇率水平的基础,在维持资本账户管制的条件下,外汇市场的供求主要由经常账户收支来决定的,长期的市场均衡汇率为商品市场出清的汇率。在开放的资本项目下汇率是基础收支平衡的汇率。由于资本流动性管制的失效,使资本难以将短期投机资本阻挡在国门外,我国的资本管制方式比较单一,只在国门处设卡,而对已进入的短期游资没有进行管制,这种类似“稻草人”的管理方式。随着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使资本管制方式的实施成本迅速上升。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促使直接投资流入,而国家对直接投资的较少限制,导致了基础收支的不平衡,从而对人民币的升值构成进一步的压力。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外的政治压力,对人民币的升值造成升值预期。如果升值成功,会使外资企业的人民币利润得到额外的增值,这样大量的投机资本涌入我国,构成了现有的直接投资资本的一部分,而我国又对投机资本和“正常”的直接投资资本上的区分力度不大,内部资本必然也在整体上要求升值。这样在内部和外部双环境下对人民币构成压力。
我国的特殊资本管制是对外直接投资实行限制,加大对外投资的成本,这就使得 “正常”的资本流动净值即“基础”经常项目余额过大—资本金融项目顺差,这是造成我国基础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基础收支的不平衡使反映市场真实状况的均衡汇率难以实现,进而构成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压力。
外汇市场工具的匮乏,阻碍了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前进步伐。在逐渐开放资本账户的过程中,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己暴露出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工具匮乏。一个适当的外汇市场应该提供至少三种外汇工具—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一般来说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防范货币风险。
我国没有远期市场和其它非即期的市场工具。这一状况实际上剥夺了我国企业和银行防范国际货币汇率风险的机会。这对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在旧体制下,我国的出口商必须将所有的外汇收入交给外汇管理当局,结果政府承担了外汇风险。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施行钉住汇率制,实际上没有汇率风险。企业也无需担心货币风险。但随着我国资本管制的进一步减少,我国企业获准保留外汇收入的额度不断增大,这意味着企业货币风险的增加。
中国大学排名 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与资本帐户开放的对策建议
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浮动政策是相机选择的过程,所以要将汇率浮动与资本管制密切配合,通过对资本选择管制改善资本流动的结构,以及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