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4)
2017-10-04 01:21
导读:尽管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正效应,但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涌现却存在很多阻滞因素,如基础设施(道路、电力、电话
尽管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正效应,但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涌现却存在很多阻滞因素,如基础设施(道路、电力、电话)、法律体制、金融困境、社会因素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所面临的金融困境: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企业家的创业行为往往容易出现融资困境,金融约束在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上起到束缚和桎梏的作用:例如,金融约束在塑造泰国的企业家精神的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富裕的家庭才更加有可能从事创业活动。Holtz—Eakin et al(1994)和Evans and Jovanovic(1989)利用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财富对企业家精神存在重大影响,金融约束在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好的融资制度其核心功能在于对企业家的筛选,即把稀缺的资本资源配置给最优秀的企业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江浙地区民间金融制度就曾经扮演了甄别企业家精神的融资制度和社会制度,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就是通过金融业的发展为企业家的成长及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而实现的,而恰恰在这方面,中部地区较为落后。因此中部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要致力于如何鼓励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影响企业家数量以及企业家的活动范围,塑造良好的金融制度环境,支持和鼓励更多有能力、有知识、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中部地区自由创业、自主创新,最终影响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率和综合实力。因此通过金融业的发展造就更多的企业家,并大力支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思路。
五、结论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其中结构调整的成败则要以产业竞争力是否提高为重要标准,而金融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需要把金融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建立金融产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利用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密切关联,促进和导向其他产业的革新与发展,发展地方金融产业,制定金融产业集中和地区分工战略,形成既功能互补,又各具特色的各地区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产业布局,有效推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因而,“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应该把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和金融引导产业升级提上重要日程,这既是新时期中部崛起的关键,也是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