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人员型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与对策(3)
2017-10-04 03:04
导读:(一)加强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理解,以人为本,加强风险教育 让员工深入学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
(一)加强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理解,以人为本,加强风险教育
让员工深入学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操作风险,哪些部门业务易发生操作风险。只有明确什么是操作风险,才能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防范体系。事实上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水平。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点。通过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提高道德思想素质和了解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法制意识。只有较强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享乐主义和权利主义的引诱,保持清晰的头脑。另外改变人员在具体从事某项业务时用个人习惯的做法,来代替规范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人员的合规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
(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
1.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连续性和可调整性。内部控制指引在一定时间内能控制风险,但经营环境和基层实际业务的改变,会产生新的业务领域,要保证制度跟的上,就要及时的修订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2.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内控制度制定的再详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就等于空纸一张,因此对于一些防范操作风险的制度要严格执行。如:强化岗位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强化内控的电子化管理;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涉及到资产负债和人事变动均不能由一个人独自决定;健全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等制度。操作风险防范离不开制度的严格执行。中行双鸭山案正是在强制轮岗制下,因前任行长胡伟东被调离而自行曝光的,这就是强化风险控制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建立长期、连续的监管流程,并实行问责制。银行长期有效的检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及时找出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隐患。可以采取的方式有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专业检查和全面检查、重点部门检查和非重点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检查制度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检查过程中,要全面具体深入,不受外界干预,做到有问题必查。
建立案件的问责制,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要严格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违制必处”的原则,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对于直接责任人,按其情节轻重处理,处理的手段既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司法部门的处理。对于直接责任人的上级领导,要连带追究失职责任。另外对于事后监督机构和人员,也要实行问责制,对于发现问题瞒而不报者要追究其检查责任。问责制的提出明确了各部门人员的责任,避免了事后相互推托。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要建立可以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去控制银行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职责是专门研究和管理风险,并及时检查、评估、报告银行的各种风险状况。董事会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在专业委员会下可以设立风险经理(主管),具体负责某一风险,并对上一级部门负责。其次,设立一个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风险战略、管理流程、基础设施和环境。这一部分具体包括操作风险战略、政策、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度量、报告以及操作风险信息库和文化的建设。最后各个风险管理委员会要相互交流,因为某一类风险会导致另一类风险的连带发生,因此定期的交流可以减少在管理上的真空,有利于控制连带风险的发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采取市场化的任用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
在新近人员进入银行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认真考察员工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做好入门关。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应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股东从职业经理层中选取有经验,对工作负责的管理者,使他们能真正代表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