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2)
2017-10-04 05:36
导读:三、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1.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更新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战略 从银行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把拓展中间业务工作纳入重要的日
三、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1.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更新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战略 从银行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把拓展中间业务工作纳入重要的日程,要像抓存款、抓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一样抓中间业务的发展,使之成为支柱业务。摒弃“以存款论英雄”的陈旧思想,真正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树立银行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巧,转变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处理好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使三者的发展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 2.细分市场业务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根据西方金融界“二八定理”,银行可以财产为标准把客户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分别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合理配置资源。 3.树立化市场营销观念,大力开展“数字营销”和“品牌营销” ,由于了解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和功能的客户还很有限,且各家银行同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各银行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是开展中间业务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新经济和数据库开展营销的体系,加强营销和数据库营销,健全包括功能、流程、关系在内的“三维”营销体系,使中间业务安全、快捷和便利。各商业银行要通过整体的市场营销策划,选择适当时机,发挥整体优势,结合整体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在公众中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商业银行通过广告、公关、促销等手段,塑造各行产品的良好形象,使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使客户产生拥有该产品的美好憧憬。[5]为此要对品牌的命名、内涵、特色和进行详尽规范,让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要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情趣,保持品牌的亲和力,贴近客户生活。 4.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确定,并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从而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运营基础。 5.完善技术水平 坚持兴行策略,增加业务品种的技术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应集中组织银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开发或引进全行通用的、具有一定超前性、能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的软件系统。并且还应及时基层行研制开发的科技成果,避免重复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得以。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技术,应同相关部门沟通,提高中间业务交易成功率,改善技术环境。[6]自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我国的各商业银行要面临挑战逆流而上,中间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6.进一步完善有关法规 有这样一个事例,2003年6月10日下午,储户杨先生开着汽车,带着总面值近21万元的20麻袋硬币,来到某商业银行支行存款。银行紧急抽调10名工作人员,花了5天时间才点清了这笔钱。面对该支行的优质服务,杨先生十分感动,想要酬谢银行员工,或是交纳适当的手续费,但被银行婉言谢绝了。其实银行也认为自己的员工确实为清点这20麻袋硬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酌情收取服务费,但是在先行法律法规中又找不到收费的依据,最后银行是分文服务费没有收。[7] 所以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有力保障。如对网络银行客户与银行的权利与义务、数字签名、票据的合法性与真伪技术都应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 7.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中间业务是一种低风险性业务,但并不等于是无风险业务,它包括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和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中,要避免其风险,必须采取一些有力的防范措施。具体说来,一是要加强对客户的评估和调查,慎重地对待各种担保和承诺。二是要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办理担保要求客户存入部分资金,以保证办理业务的费用开支。三是要加强风险和预测,根据业务风险大小采取相应措施,分散、转移和化解风险。如大额业务选用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共同参与办理。四是将操作和监督分开,强化约束机制。五是要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的性质以及风险系数大小进行合理定价,确定收费标准,这也是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