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3)

2017-10-05 06:46
导读:关于阀值的选择问题,国内尚无文献来解决此问题。Hanson(1996)使用LM和Wald统计量的最大值来估计阀值t,其估计量具有较好的性质和大小。Galbraith(1996)使用

  
  关于阀值的选择问题,国内尚无文献来解决此问题。Hanson(1996)使用LM和Wald统计量的最大值来估计阀值t,其估计量具有较好的性质和大小。Galbraith(1996)使用最大t值检验和最大LM检验法估计阀值t。此部分参考Hansen(1996)的研究方法,运用最大LM检验和t检验找寻中国货币政策的阀值。
  根据LM估计量和t统计量,来估计t。在估计t值时,不仅使用了真实的m2差分作为货币变量,同时也使用了mt另外的定义,即m2的四季度移动平均偏差。在找寻t使用的是模拟的方法,从货币变量的最小值开始一直到最大值,对每个选中的mt值,运用模型(5),得出LM统计量的值和mt*系数的t统计量的值,LM统计量中的最大值和t统计量中最大值作为的估计值。通过编程估计,得出以下结果,见表4。由模型(5)和mt的四种定义得出表4结果,可知我国货币政策阀值在-0.08~-0.05之间,阀值为负,按照mt*的定义,mt≤t,mt*=mt,其它情况为0,h* mt*可以被看成是当货币变量低于阀值时,对产出额外的影响。这也说明了当货币变量取较高值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小或根本没有效果,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比,对产出的效力更有限。因此,阀值效应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非线形关系,从货币变量的强力作用到较弱作用之间存在一个跳跃性的过渡。
  
  
  四、“阀值效应”和“阀值”的信贷配给理论解释
  
  对于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国内外文献有较为不同的解释。赵进文,闵捷(2005)将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归结为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不完善,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稳健性还需加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尽管赵进文,闵捷(2005)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非对称性进行了解释,但仅仅将其解释为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不完善,则将这一问题简单化,没有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尤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重要是信贷渠道。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不仅仅是由于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不完善,还应考虑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和信贷市场的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Galbraith(1996)认为:“阀值效应的存在并不能仅仅认为是由于Blinder(1987)中所阐述的信贷配给所导致的结果,并且可能应归因于除此之外的其它现象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信贷配给就是一个不重要的现象。无庸置疑,信贷配给模型在解释信贷市场上资金在借贷方的分配问题上有关键作用”。从Galbraith(1996)的文献中可看出,Stiglitz and Weiss(1981)型信贷配给的存在的确对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的产生起作用。
  Blinder(1987)中的信贷配给是指: 银行对企业的最大信贷量小于企业对信贷的需求量。此文献中给出了两个宏观经济模型,用来描述经济处于信贷配给状态下,中央银行的政策对经济供给方的实际影响。这两个模型分别为信贷配给对供给的影响模型以及信贷配给对固定资本的影响模型。在第一个模型中,信贷配给降低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的资本金,由于企业难以获得足够资金用于生产,就会降低产出。因此,在产品市场上就会导致超额需求,从而使价格上升,进一步会使信贷的真实供给降低,进而导致总供给降低以及停滞性通货膨胀。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紧缩时对经济的实际影响较强,而在信贷适度和信贷扩张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实际影响较小。第二个模型中则研究信贷配给与固定资本之间的关系。信贷配给降低投资,从而削减了总供给和总需求。在经济处于信贷配给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上升对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在非信贷配给情况下,政府支出上升则对投资没有这种影响。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这里,我们使用Stiglitz and Weiss(1981)的信贷配给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效应”进行解释。Stiglitz and Weiss(1981)证明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信贷配给指的是如下两种情况:①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②一个给予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满足。
上一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