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4)
2017-10-05 06:46
导读: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的。信贷配给作为信贷市场上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必然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产生影响。 当中央银行实行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的。信贷配给作为信贷市场上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必然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产生影响。
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影响经济活动,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从客观使商业银行信贷可得性降低,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提供信贷的能力,使商业银行贷款供给下降,使得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由于银行贷款资金减少,其为了寻找新的贷款者,建立新的信贷关系等而增加筹资成本,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投资量下降,在乘数效应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下,会对真实经济产生收缩作用。由于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要经过利率的传导环节,而我国的存贷款利率由政府管制,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资产负债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可得性,提高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使商业银行贷款供给提高,从而使得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可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进而投资量上升,在乘数效应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下,对真实经济产生扩张作用。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紧缩或扩张的操作过程中,信贷供给量发生变化,实际上是执行了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但除了政府干预商业银行的行为之外,商业银行还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的企业。在不考虑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信贷市场上由于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方面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对真实经济有一个额外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收缩性的。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信贷配给进一步加剧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当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信贷配给会减弱扩张性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因此,从理论上讲,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会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呈现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从扩张到收缩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转折点,即阀值。当货币供应量变化超过这个阀值时,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有一个额外的效应,即信贷配给效应,可以这样说,阀值效应的存在是由于微 观信贷市场上存在信贷配给作用的结果,因此“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应了信贷配给的程度,“阀值”大小可以作为信贷配给程度的量化指标,而信贷配给强度如何度量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难点。另一方面,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上的一种摩擦,它是由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造成的,因此“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也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结 论
本文使用1992年第1季度至2005年第2季度期间的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拐点,即阀值在-0.08~-0.05之间。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贷配给作为信贷市场上银行与企业间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必然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产生影响。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信贷配给的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程度,“阀值”大小可以作为信贷配给程度的量化指标,而信贷配给强度的度量是这一领域的难点。此外,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上的一种摩擦,是由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造成的,“阀值”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完善程度。
参考文献:
1.Kim,D.H.,Osborn,D.R.,Sensier,M.,Sensier,M.,2002.Nonlinear in the Fed′s monetary policy rule. CGBCR Discussion Paper 018,1~36
2.Bruinshfd,A.,and Candelon,B.,2004.Nonlinear monetary policy in Europe:fact or m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