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营资本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2)
2017-10-06 01:09
导读:目前,中小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除已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北京、上海、重庆、南京等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状况较好外,大多数中小城市商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除已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北京、上海、重庆、南京等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状况较好外,大多数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倍,且股权结构单一,管理模式落后,盈利能力钝化。再有,银行业并不是暴利行业,它的资产盈利率也就有2%,我国的银行业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是实实在在的微利行业。民营资本要靠投资银行业来获取比实业投资更大的利润,现在看来还要走很长的路。
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并没有为中小商业银行背包袱的准备,更缺乏坚实的经营银行业基础。吸引民营资本参股银行业的,应该是多元化经营和自身的融资需求。
其一,经过多年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家们,虽然在企业规模与资本拥有量上有很强的实力,但要长期确立在业界的领跑地位,仅仅依靠单一化经营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民营企业,大多由个体小作坊发展形成,具有家族背景,缺乏现代企业的诸多要素。因此,借鉴国际企业集团先进的公司架构,走多元化经营道路,成为民营资本流转的诱因。介入金融业参股银行,将会大大提升企业的信用指数和公众形象,从而在实业领域扩大市场机会,抢占有利的竞争地位。同时,借助银行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把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有机结合,形成更大规模的寡头经营,为资本找到更大的增值空间。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开启的金融领域大门,激发了实业资本家的欲望。
其二,从央行货币政策导向来看,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是以改造现有的中小商业银行“存量”为主,而创办新的民营银行,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的“流量”,其准入为时尚早。目前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高于国有商业银行1倍以上,资本充足率低,公司治理结构不到位,如果都需要引入民营资本为其买单,民营资本是不愿往这个火坑里跳的。因此,一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其下属企业搭建一个融资平台。民营企业都面临贷款难题,在企业再造过程中,急需大量资金,他们希望参股中小商业银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开拓一个稳定的融资渠道。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一方面,民营资本看到了中国银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希望在新一轮的银行整合中抢占先机,谋求巨大的融资回报。另一方面,民营资本为其关联业务进行借贷。参股的目的,不是从投资银行自身赚钱,而是利用银行来圈钱,即股东为其下属企业或关联业务大量贷款而不还,让自己的银行通过股东、董事会成员、企业的所有人或其亲属、或者关系人投资等不同方式为自己的企业融资。 汤敏认为,亚洲各国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贷款。失败的民营银行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日本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型融资失败、韩国财阀企业办金融的失败,都验证了没有太多银行业运作经验的民营资本对参股银行或控股金融机构异乎寻常的热情。我们对此应高度警惕,必须抓紧建立新的银行法规:准人法规、监管法规和退出法规;必须尽快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构建我国完善的显性存款保险体系,遏制银行业的道德风险;必须健全银行业审计制度,按照国际惯例,有效约束银行股东贷款行为,制止银行与股东企业内在的黑幕交易,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发生。
三、中小商业银行资本的民营化将带来管理经营的民营化
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外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形成全面的竞争格局,加快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已迫在眉睫。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都应当对我国的民营资本开放。”2002年10月,央行发布《进一步发挥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决定:“充分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改变中小商业银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股权结构,通过充分引进民间资本和适度引进外资来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民营资本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必将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