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2)
2017-10-07 01:57
导读:(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治
(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治理的特殊性即财务治理的重心是预算治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抗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片面夸大发展而不顾财力地展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进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治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治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治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治理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伏预算失控的风险。
四、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 公道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纵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治理、项目实施、内部 监视、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治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服务部分事业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当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 强化财务职员的风险意识,进步财务职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将财务职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进步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治理的培训力度,进步财务职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熟悉,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进步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职员发现、了解、识别治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职员运用专业技术和化治理手段从数目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职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职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能力。
(三)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猜测
鉴戒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伏风险预警预告,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视和治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的预算治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伏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 正确处理风险治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治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以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治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回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终极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五) 切实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监视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视机制是保 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措施。要改变以手工为主的信息监视方法,积极引进并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视手段。要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视方式,加强对财务治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视新形式。加强在资金监视、资产监视、支出监视、岗位监视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视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监视,治理上有预算监视,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部分财务监视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