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2017-10-07 01:5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与财务风险相
【摘要】与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本文了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不规则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确定的,对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财务治理者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把握,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三)可猜测性。财务风险产生和是有的,随着治理手段和治理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的猜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四)可变性。事业单位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减少、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应变能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支付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部分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实行部分预算,通过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结
构,希看借助财政支出治理方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固有矛盾。而实际上,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职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分散、个个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务部分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核算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财务职员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识、把握新政策、更新知识结构、进步核算水同等方面落后于制度更新的步伐。财务职员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往往轻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因核算错误形成的财务治理失误进而造成违规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治理风险。主要是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财务治理活动中的死角与盲区。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降低了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监视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治理手段更新不及时,制约了治理效率的进步。这些终极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治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公道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四) 道德风险。财务职员的道德素养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财务职员的选拔、任用、交流、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理机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熟悉不足,投进的气力有限,使得财务职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治理活动的要求,造成偏离财务治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治理的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回属及治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治理经营其资产,这部分资产处于“监管真空”。正是这种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费与流失严重的状况。二是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熟悉不足。事业单位将面临诸如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风险、国有(控股)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从内部环境来看,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大风险的责任在于决策者对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熟悉不足。而当内部环境恶化时,造成内部控制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