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研究(7)

2017-10-11 01:06
导读:【】 [1]刘国光.大百科全书·财政、税收、、价格[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邓子基,张馨,王开国.公债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1]刘国光.大百科全书·财政、税收、、价格[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邓子基,张馨,王开国.公债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3]贾士毅.国债与金融[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4]贾士毅.民国财政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5]贾士毅.民国续财政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
  [6]千家驹.中国的内债[M].北平:北平调查所,1933.
  [7]王宗培.中国之内国公债[M].上海:长城书局,1933.
  [8]余英杰.我国内债之观察[J].东方杂志,1934,30(14):77-85.
  [9]尹伯端.从公债的作用形态说到中国的公债政策[J].东方杂志,1935,32(19):23-32.
  [10]郑森禹.整理公债与当前的恐慌姿态[J].东方杂志,1936,33(11):57-67.
  [11]杨荫溥.新公债政策之检讨[J].经济常识,1936,(5):1-26.
  [12]中国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财政经济:第五辑(二)[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3]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债司.十年来之公债[Z].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1943.
  [14]邬志陶.民元来我国之公债政策[A].朱斯煌.民国经济史:上册[C].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197-205.
  [15]陈炳章.五十年来中国之公债[A].中国通商银行.五十年来之中国经济[C].上海:六联印刷股份有限公司,1947.117-140.
  [1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室.金城银行史料[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7]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2辑[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8]财政部财科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外债档案史料:第2卷[Z].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19]张祖国.略论中国近代国内公债的特点[J].经济探索,1985,(2):58-63.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0]王同起.评1927-1937年国民党政府的内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版),1990,(3):33-39.
  [21]金普森,王国华.南京国民政府1933-1937年之内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2):81-88.
  [22]王磊.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债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4):74-87.
  [23]赵兴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国内公债政策研究[A].张宪文.民国研究:第3辑[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69-183.
  [24]吴景平.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对象刍议--以国民政府1927年至1937年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1,(5):175-187.
  [25]新华社.朱镕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浙江日报,2002-03-16(1).
上一篇:加快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