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动态分析
2017-10-10 06:4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动态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经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次改革已经实现部分上市,其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政府的作用,因此,政府行为成为一条理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脉络的重要逻辑。以诺斯的国家理论为基础,提出政府的动态效用函数,政府在改革中会存在从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权重的转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就是政府效用函数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政府效用函数;动态
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银行业,由于关乎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就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控制力、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这必然导致其改革速度要相对滞后于其他竞争性行业。同时,由于政府管制机构和被管制对象的利益高度相关,以及国有银行的低效率等特征,政府行为自然会成为一条理解改革思路的关键。中国银行业发展到今天,经过先“市场”后“产权”的改革,行业结构、产权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保障宏观调控有效与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改善国有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为产权交易提供公平、合理的金融环境,激励新的金融产权形式的产生,无疑是当前银行业改革的现实有效途径。就目前银行业改革的突破口来说,易纲(1996)指出,就改革的策略而言,扶植(或至少不压制)非政府所有的金融机构,而不是试图改变国有银行的行为可能是一条更容易的途径,当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日益重要时,游戏规则将被迫改变,国有银行将被迫面对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他们的行为也将随之而变化。因此,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或博弈是下一步改革须实现的局面,这不仅需要交易环境即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的规范和完善,更需要国有产权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因而在非国有金融产权与国有既然金融产权之间相抗衡发挥主要作用之前,政府行为还要发挥关键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一、政府动态效用函数提出的理论基础
理解制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其中,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根据诺斯的理论,国家无论是追求租金的最大化还是社会产出的最大化,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体现,这与国家内部的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分配的平等程度有关。笔者认为,诺斯所讲的这两种性质的国家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因此与之所对应的暴力潜能的分配程度也是两种极端,而现实中,这种分配程度是许多介于两种极端之间的状态,因此国家的行为目标模式也就不再是简单的去追求租金最大化或产出最大化这样非此即彼的状态,那么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都应纳入国家的总效用函数中,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中,对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重视程度不同,即赋予的权重不同。正如黄少安(1999)指出,事实上这两种目的是统一的或基本上是统一的,因为都在国家这个“经济人”的成本—收益核算范围内,两者都是它所追求的,都是对国家有利的,只不过一个是直接收益,一个是间接收益,因此作为经济人在大多数情况总是必然在两种收益中寻求一种均衡,从而使垄断规模程度停留在某个边际上,实现一种两种目的或两种收益的“边际均衡”。短期来看,国家会更多地追求租金最大化,但也会顾及代表效率的一些经济指标,虽然有时候效率有关指标的优化表面上看只是政府追求租金最大化的副产品(张宇燕,1996),但都应该纳入国家的总效用函数中。“但我们会立即注意到这种结果一定是不稳定的,因为技术的变化、更有效率市场的拓展等等,改变了相对价格和选民的机会成本,最终导致与产权的基本所有权结构的矛盾。”“在与更有效率的邻邦相处的情形下,相对无效率的产权将威胁到一个国家的生存,统治者将面临着或者灭亡或者修改基本的所有权结构以及社会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生产率的选择。”(诺斯,1980)当政府开始实施产权改革,必然会伴随有租金偏好权重向效率偏好权重的转化,那么政府会对改革过程中的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变化进行全程把握,使得产权改革的整个过程的当前和未来的总效用最大化,因此,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