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3)
2017-10-11 01:13
导读:此外,由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反映的国债负担率也是衡量国债应债能力的重要指标。理论界一般认为,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国
此外,由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反映的国债负担率也是衡量国债应债能力的重要指标。理论界一般认为,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债承受能力就越强,因此衡量国债适宜度的标准主要是与GDP相联系的国债负担率。但从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可以看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对GDP的关联度不高,为0.657,位于第七位。实际上,国内学者做过的一些实证研究结论与上述结论也基本一致,即国债的规模与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度不高。
我国的国债负担率与欧盟各国的国债负担率不得超过60%的标准相差甚远,与其他国家相比,也都是比较低的。但是,我国1987~2003年的国债余额增长率平均高达32.67%,大大高于实际GDP增长率,甚至比名义增长率(1987—2001年平均近16.46%)还高。这表明我国债务的增速是相当快的。如果仅看国债负担率的绝对值,似乎我国的国债发行还有相当大的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我国的国债负担率虽然比其他国家低,但这些国家的高国债负担率是债务余额滚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结果。倘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再过五至十年,国债负担率也会很高。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GDP,总量以及财政集中度上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早,每年创造的GDP数倍于我国,而且财政集中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30%~40%,甚至超过50%,也明显高于我国。我国2001年这一指标只有17.08%。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60%的国债负担率来衡量我国的债务规模。这表明,我国在非经济衰退的正常经济运行时期,要注意控制国债的发行规模。
3.国债依存度分析。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全部财政支出的比例,该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的指标。当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收入,财政状况脆弱。从上述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财政支出对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力居中,为0.933,排名第五。由此可以反映用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来衡量的国债依存度对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较大,但不及偿债率对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力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但是,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分析也应注意到,我国的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GDP的平均增长率,由此形成了支出膨胀一赤字加大一国债发行规模增大这样的连锁反应。由此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同步扩大的局面,使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过多发行国债有可能带来财政风险,发行特种经济建设国债的积极财政政策会带来财政赤字逐年增加的后果,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产生负效应。同时我们要看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由于连续5年发行特种国债,我国财政的国债依存度呈现较高水平,财政赤字率基本上是逐年提高,2002年已达到了国际上认定的欧盟的警戒标准赤字率,即3%。此外,我国财政在未来需要承担的负担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例如,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立之中,如果真正建立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的负担是十分巨大的;再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其最后也是由财政负担。因此,过多发行国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