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行为分析(2)
2017-10-14 01:41
导读:这表明我国的股市股指与宏观相关度甚弱,而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意图,即“政策市”特征明显。以机构融资政策为例,我国禁止通过银行融资买卖股
这表明我国的股市股指与宏观相关度甚弱,而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意图,即“政策市”特征明显。以机构融资政策为例,我国禁止通过银行融资买卖股票,但还是有些证券机构为了吸引投资者,为私人提供融资,故每当管理机关重申严禁融资业务,并对这些融资活动进行查处时,必然引起股价下跌。再以政府对庄家的监管为例,只要庄家行为与国家政策取向一致并且不太离谱,就不会被查处。还有各级政府对垃圾股的保壳行为,每当股市下跌时的政府出面救市等,这些政府对股票市场的频繁干预行为,使得投资者不关注和搜集单只证券的个别信息,而更关注政策导向,习惯于去揣摩政府的意图,政策面成为证券市场行情涨跌的主要依据,导致证券市场与经济实体发展状况相脱节。
6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普遍太差,没有投资价值
在上市公司额度行政分配制度下,上市资格演变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导致经营退化(实质是上市公司剥去伪装,回归本质)。我国证券市场上现有的1 2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70%左右为国有,而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不灵活,负担又比较重,所以资产质量很难好的起来。国有企业上市仅仅是为了获得资金融通,所以通过上市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受到重视,产权不明晰,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不健全;因为要为国企改革服务,而优质国企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金,所以总是尽量让业绩差的企业先上市来获得资金融通,因而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欠佳。
由于功能定位的扭曲,我国股市迄今仍主要是一个圈钱市场,并因此使得每一个市场主体不得不习惯于投机并从市场的超常波动中实现其利润目标的最大化。对此,许小年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的种种不完善之处,并非源于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市场的逻辑也基本是完整的,出在公理体系上……我国证券市场的公理似乎只有一个,即证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渠道;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关于证券市场的公理为:证券市场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场所。”这也是造成机构投资者倾向于短期投机而非长期投资的原因之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7 我国上市公司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发放股息红利历来是企业的行为,是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公司利益相关者(股东)在重复博弈中的均衡结果。我国股市没有向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的习惯,一些质优的上市公司拥有给投资者分配的现金流量,却也以“为了保持公司积极健康地高速发展”或“有利于公司发展和股东的长远利益”等空洞的理由,拒绝给投资者任何回报。
自2002年4月以来,各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高派现分红的分配方案,少数上市公司存在恶性分红派现,即大股东通过配股将融资所得的现金作为红利分配,分的是增发股票进账的股本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证监会在2001年3月出台了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或增发必须满足近3年现金分红条件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高派现分红方案所隐含的信息复杂,并不被一致看好,有的甚至还引起了股价的下跌。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在西方国家,股利政策的差异是反映公司质地差异的极有价值的信号。一般来说,能够连续派现并实施稳定的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是业绩优良且稳定增长的公司,投资者对这类公司抱有良好的投资预期,其股价也保持稳定。而我国的情况并非如此,一是部分经营状况欠佳甚至现金流为零的上市公司也派现;二是不少公司虽然有派现,但是每股派现金额很少,在扣税之后,股东拿到的红利极微,甚至为零;三是很多公司在派现的同时推出配股和增发方案,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享受了派现带来的利益,却在再融资时选择放弃或以固定资产折价入股,有圈钱的倾向。
8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违法、违规操作
证券投资基金本质上是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的金融类机构,主观上说,他们并没有要稳定市场的义务,但是客观上,他们利用较为先进的投资技术,通过分散投资、资产组合,可能起到了稳定市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