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运策略(2)
2017-10-17 01:57
导读: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运具备的条件 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受到监管外,还受到其总行的授权、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的财务控制等条件的约束,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运具备的条件 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受到监管外,还受到其总行的授权、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以及相关的财务控制等条件的约束,但总体来看,其经营管理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科技水平高。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少,在发展的策略导向上,特别重视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的虚拟网点,并开发虚拟化的支付手段,而在物理网点上则实行集约化经营,强调单点的经济效益。 二是在组织架构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强调业务的畅通,但不追求架构的对口,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较灵活的自主权,以配置有限的资源,符合市场的需要。 三是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各级分行也有相应的权限。其总行在编制上实行总量控制、费用控制,分行则有结构优化的调整权,这就极大地发挥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及再包装上,分行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即使总行研发的产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分行有再包装权和宣传、策划、推广的灵活性。这使得被营销的产品更符合地方特色与销售习惯。 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或者叫经营性缺陷。其一是受制于业务规模。譬如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上,就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其二是受制于物理网点覆盖面小的限制,这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提出了挑战;其三是受到专业高级人才匮乏的制约,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水平及创新的持久性受到局限,研发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 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定营运策略的原则是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运策略 一是加强市场营销。其一,紧扣区域特色,明确“立足地方、服务市民、坚持中小,参与大型”的市场定位,构筑以中小服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延伸和完善这一品牌。其二,总分行要在完善已有金融业务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强化营销的管理,包括营销、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控制、营销评价、营销风险管理等,使全行营销工作走向一体化、目标化、规范化的轨道。分行尤其应在营销方面加强同总行的沟通,以利做好对大企业、大公司的营销工作。其三,完善客户经理制并坚决加以贯彻,尤其要落实好客户经理的准人、考核、晋升、淘汰系列制度,使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二是优化整合组织架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就在于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系统的运作效率高,服务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这一切除了要有一套好的机制外,和高效能的组织结构是其有力保障。因此,分行的组织架构应在符合总行基本架构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变化自行设计,只要保持业务链条的畅通、有效运转,并不拘泥于业务的专业对口。这一扁平化架构应考虑的因素有:市场及客户最需,成本最优,效率最高,便于本级组织的横向交流、传导。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总行的指导下,基层行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前的人力资源政策比较多地考虑到地方经济,市场份额占有,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不仅要重视这些因素,而且还要研究竞争对手人力政策的价值取向,从而确立自己的人力开发、调配政策。譬如,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各有特点,但总的有一条,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哪家银行固步自封,其结果就会在不自觉中丧失竞争的有利因素。 四是要重视结构的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要平衡存、贷款结构。存款结构中,要想办法提高储蓄存款的占比,使存款规模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之上,而不至于因政策、因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而受到。提高储蓄占比,主要是靠,提高虚拟网点的覆盖率,开发功能完善的银行卡,还要不断提高本行的服务综合水平。在贷款的结构中,要强调贷款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原则。 五是要加强金融创新和产品的研发推广。股份制商业银行基层行的重要职能是营销,这就要求了解本地市场,对市场反应敏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开发出新金融产品,或创出新的服务方式,或为总行提供有效的研发信息。当然,这种信息的互动应基于市场规则。 六是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建设。其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宣传的重点应为银行的整体形象,银行的新产品,整个宣传要突出一个品牌战略。其二是要重视对政府的公关工作。政府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其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也有平衡市场主体的角色,针对这一角色,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有所作为的。 七是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总行统一的文化建设框架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行可以打造自己的地方银行文化。这种“次文化”或“亚文化”应有深刻的地域特点,其对外价值取向是追求客户的满意、认同、亲近、感动;对内价值取向是追求银行福利的最大化与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