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积极借助外资增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2017-10-17 01:3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积极借助外资增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进入我国的外资商业银行,大多规模大,实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全面提速,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将更加强大。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我国规模实力相对较弱、品牌还不够响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增强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持续发展和壮大。中小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所需付出的努力、所要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可以选择的途径也很多,引进外资就是其中一条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  引进外资对我国中小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增强资本实力。引进外资,最直观的一个效应就是扩充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强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有利于缓解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发展与资本实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近两年,随着我国银行监管日益与国际接轨,监管模式逐渐由以往的合规性监管为主向以资本充足率为重点的风险监管为主转变,监管机关对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越来越严格。另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但受制于各种因素,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充速度滞后于业务发展,资本金不足与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引进外资特别是大比例地引进外资,对中小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金,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满足监管要求,支持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改进公司治理。首先,引进外资直接优化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股东结构,并进而改变了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约束条件,为中小商业银行改进公司治理提供了“原动力”。目前,国内中小商业银行主要都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控股或相对控股,从而产生趋同的行为模式。引进外资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其次,外资股东加入公司治理的博弈过程,必然引入其在公司治理上的先进理念和成熟制度,这为中小商业银行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对公司治理进行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制度参照。从已经完成引资的几家中小商业银行看,在引入外资股东的过程中及引入后,其公司治理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例如,恒生银行等三家境外投资者对兴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进进程非常关注,在兴业银行开展的新一轮公司章程修订过程中,三家境外投资者都十分积极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中很多意见和建议,例如对股东大会、董事会职权的划分,对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规定等,都要求严格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治理标准,这些都对兴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产生了积极作用。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一是管理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中小商业银行比较薄弱的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通过引进外资股东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使中小商业银行在管理上获得一个全面、快速的提升。二是业务促进作用。通过引进外资股东成熟的金融产品和技术,可以使中小商业银行在传统产品完善、特色产品创新、产品定价管理以至业务经营模式转变等方面获得较大的帮助。三是品牌促进作用。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普遍具有实力雄厚、品牌卓著的优势,通过股权联盟和业务合作整合其品牌资源,将大幅提升中小商业银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当然,对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引进外资并不一定意味着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必然改进,并不一定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的必然增强。要使引进外资切实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一方面需要中小商业银行本身具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另一方面,引资具体对象的选择、发挥外资作用的方式也很重要。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区分引资对象的参股目的、参股主体以及其经营特点,同时要解决好向外资学什么、怎样学的。  引进外资一一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契机  引进外资不仅为中小商业银行加紧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外资股东加入公司治理博弈后,必然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公司治理。这也是增强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健全公司治理组织和制度。在组织架构上,加紧引入独立董事、外部监事以及外资股东委派董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人员组成结构;加紧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辖属专门委员会,例如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同时,修订公司章程,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高级管理层议事规则,完善公司治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则。  明确权责划分和决策程序,完善运行机制。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权责,建立规范、高效的决策程序和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上,要遵循商业银行的和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坚持三个标准:一是权责划分清晰,边界明确,没有或很少存在职能交叉或模糊的领域,应摒弃“银行领导班子集体负责”等笼统的提法,公司治理各方是分权、分责的关系,该是谁的权责就由谁承担;二是相互制衡,既确保公司治理各方权责能够得到充分行使,又要能使各方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本义,实现应有的制衡,防止内部人控制;三是权责对等,有效问责,确保治理各方真正负起治理责任。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建立起清晰有效的公司治理传导机制,完善经营管理层内部的运行机制,促进各项经营管理行为与公司治理要求和目标保持一致。  强化激励约束,确保权责落实。重点是完善激励约束手段,畅通激励约束传导机制,确保激励约束落实到位。具体而言,一是完善薪酬体系,在建立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让薪酬真正体现经营者以及员工的贡献水平,同时着眼建立经营者和员工分享经营成果的长期激励制度,如期权期股、员工持股制度等;二是推进各级人员选用聘任的市场化,彻底打破“官本位”,真正让公司治理各层级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成员以至银行各级干部员工都来接受市场检验;三是强化股东的最终控制和约束,建立股东诉讼追究制度,实现股东对银行及其决策机构的最终责任追究。  健全兼顾多元主体利益的协调机制。商业银行作为利益牵涉主体多元、面广泛的特殊,兼顾多元主体利益是改进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具体而言,一是自觉接受监管机关监管,确保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公众利益;二是不断健全各项信息披露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增强经营管理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保护存款人利益;三是健全内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途径,保护员工利益,四是健全中小股东参与议事、决策有关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上一篇:风险投资机制与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