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优化农村信用社经营结构(2)

2017-10-17 02:37
导读:优化配置方案及收益率测算 过去资金配置模式的非利益驱动化,弱化了强势信用社的积极性,增强了弱势信用社的依赖性,导致了信用社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


优化配置方案及收益率测算

过去资金配置模式的非利益驱动化,弱化了强势信用社的积极性,增强了弱势信用社的依赖性,导致了信用社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制约了信用社盈余资产的生息能力。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上严重不匹配,筹资成本高,而生息能力弱,受利率政策的,利率倒挂便出现经营上的硬性亏损。由于信用社长期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过分强调了短期资产的运用,使得对利率敏感的短期贷款在各项贷款中占绝对比重。调整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进一步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资金管理上运用利率手段完善域内资金配置,信贷资产质量较低,盈利能力弱,硬化信贷资产营运管理,提高信贷资产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是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效益之本。为此要特别注重抓好信贷资产存量风险的转移消化,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为提高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来抓。加强资产营运管理,建立有效的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新机制。
优化配置方案的特点表现为:低风险资产与适度风险资产总体配比为60%与40%;加权资产配置年限为5.238年,适应了当前市场的利率预期,有效的防范了利率上升的风险;加权收益为3.112%,满足了储蓄资金运用的收益要求;品种配置上既体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又注意了市场容量的限制;综合而言,本方案实现了在较低风险下实现资金运用收益超过3.0%的目标要求;本方案单一品种投资额均不超过市场容量的1/10。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具体资产配置方案见表2、表3。

信用社经营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实行管理,促进业务稳健
农村信用社要想有所发展,创造出一定的效益,要引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个系统科学的决策体系。按照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分别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完善合作制的试点,从而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以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优化信贷结构,促进资金良性周转
由于当前信贷资金匮乏,信贷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新量”的手段实现,结合地方发展情况,发挥特色优势,在效益偿还的原则下择优扶持,确保新放贷款的低风险高质量,从而达到逐年逐步优化结构的调整目标。
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问题由来已久,需要政府给予较大扶持力度。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团贷款实际上都存在市场限制。对于协议存款,目前通行的办法是在进行协议存款业务时搭售一定比例的基金。对于政策性银团贷款,历来是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重点,此类贷款是各类贷款中风险收益配比较好的品种,市场规模却有限,需要政策给予特别扶持,如规定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中有一定比例是农村信用社资金专项贷款。

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资金运用
发展迅速的商业票据、个人零售贷款业务和债券投资应当在未来储蓄资金运用中占据重要业务,对委托资产管理也应适度参与。拓展业务领域、品种,扩大收入来源途径、渠道,结合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通过结算服务手段及利用安全设施比较牢固有利条件相应开办代理、代收、保险箱等中间业务,收取手续费,增加收入,提高经营效益。

实现农村信用社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转变
在自愿的原则下,将股金转为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同时,利用原县联社的实力和知名度,广泛吸纳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县以下城镇居民、中小企业入股,并要求县财政向合作银行参股。各农村信用社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冲销了损失款项后的节余,作为国有资产在县级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

:
1.马忠富.农村合作发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杨家才.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金融时报,2002(3)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农业经济导刊,2003(1)
上一篇: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战略框架及政策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