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企业融资增信(2)
2017-10-21 05:34
导读:4、社会文化因素——信用制度不健全,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缺乏诚信的题目,已成为
4、社会文化因素——信用制度不健全,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缺乏诚信的题目,已成为其融资中的最大痼疾。首先,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社会信用文化体系发育较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规则、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社会信用治理比较混乱,这必然对抵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性导致了中小企业信用迷失和行为失衡。中小企业本身气力弱小,难以与大中企业抗衡,加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发展冲动,使部分中小企业采取了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三是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的社会氛围;四是缺乏完善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
二、融资增信——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困路径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是投融双方交易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投资者对企业信用的分析和判定则离不开信息。很显然,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金融市场中投资方对需求方(中小企业)信用度判定上的“模糊性”,导致了中小企业遭碰到严重的融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解决中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境应以信用作为突破口。当然,信用状况的改善是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和中小企业等多方协力才能实现.
1、政府增信——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针对我国小企业融资的市场失灵现象,我国政府的政策性融资体系的建设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就显得外重要。本人以为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支持体系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法规体系,除继续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对现有的金融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法规体系,使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有法可依,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也为金融市场运行确立明确的政策性导向;二要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在国家整体金融体系建设中,应着力考虑中小企业在金融体系中地位,建立大中小企业共同谋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三是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援助体系。这个融资援助体系主要包括:全国同一的中小企业治理机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以及信息服务、财务诊断、财务治理、经营咨询、信贷咨询、职员培训等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融资机构增信——创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满足不同信息条件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拓宽融资渠道,向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对其融资影响的良好路径,也是各类融资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举措。首先,要加快民营银行、地方性中小贸易银行、社区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建设和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它们为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信息上风;二是各类贸易银行要突破传统金融观念的束缚,不断设计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征的信贷品种。银行在考虑自身风险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贷款品种,如可开发以企业主、企业法人、主要经营者或职工个人财产或权利作为抵押的贷款业务;以企业品牌、关键技术、分销渠道、产业产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其他物权的抵(质)押贷款等等;三是大胆试行和推广其他融资方式,如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典当融资业务等多种不同风险、不同信息要求的融资方式,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3、企业增信——加速企业改革步伐,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进步的根本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首先,中小企业要继续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运用现代企业治理方法经营和治理企业,实现企业治理的根本性的变革,全面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其次,中小企业要正确市场定位,迅速转变经营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表露制度,确保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当性和可获得性;四是要进步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只有强化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诚信遵法意识,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取信行为;五是企业自身要不断进步法制意识、规则意识,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六是要加强企业职产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通过不断进步企业职工素质,重塑企业市场形象,以实际行动赢得市场的认可,从而增强自身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强大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