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的改进与探讨
2017-10-21 05:3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的改进与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在20世纪60年代
[摘 要]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分部报告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我国对分部报告的研 究较晚,近年来固然也逐步形成分部报告信息表露的简单框架,但仍然存在很多题目。分部报告作为我国会计准则体 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题目,对其不断加以完善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 分部报告;缺陷;改进
一、企业分部报告及意义
所谓分部报告,就是将一家企业所有分支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按行业、地区、产品等标准分解回类而编制的会计报表。著名
会计学家迈克尔顿·查特菲尔德曾经指出:“会计的发展应是反映性的。”分部报告的产生也不例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进步,使分部报告有了产生的必要,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支持则加速了分部报告的产生。
企业提供分部报告是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评估不同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分析风险和报酬,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从整体上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更正确的判定,为其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具体来说,分部报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决策提供更为具体、正确的经济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包括现有的投资者和潜伏的投资者。企业现有的投资者通过分部报告,了解企业对其投资在企业不同行业、地区的使用情况、盈利能力及风险大小,为其是否追加投资或转移投资提供依据。企业的潜伏投资者,可利用分部报告,了解企业各分部的经营现状,猜测企业的成长性及各分部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分部报告,不仅可以了解其借出资金在各分部的风险和盈利能力,还可以了解企业是否按
借款合同的规定在某一分部使用资金,防止其利益被损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于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企业的整体风险与回报是由企业生产经营分部、各生产经营地区的风险和回报所构成的。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及提供的服务所具有的风险和回报是不相同的,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经营也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企业治理当局可以通过分部报告了解企业各行业、各部分和各地区的风险及经营业绩,有助于比较、评价和考核其不同行业、部分和地区的盈利能力,猜测其在不同行业、部分和地区的投资风险和发展远景,及时发现其在不同行业、部分和地区在经营中存在的题目,将那些风险大、回报率低、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的子公司、部分或产品生产线剥离出企业,使资源集中于经营重点,从而使其更具竞争力。
3.为国家经济治理部分进行宏观调控和治理提供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治理部分可通过分部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宏观分类统计,了解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和考核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情况及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题目,制定科学公道的经济政策、法规,适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另外,假如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不表露分部信息,那么那些在单一地区、单一经营的企业就会处于竞争劣势,由于与这些企业相比,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表露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含糊不清。因此,政府宏观治理部分,可通过企业分部信息的表露,促进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平竞争,搞好综合平衡,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二、我国企业分部报告现状及不足
我国企业对分部信息的表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1994年1月证监会首次在颁布的《公然发行股票公司信息表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准则第二号》)中对公司的分部信息做了模糊的定性描述要求,至2001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更加系统、全面地对分部报告编制方法和应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规范,充分体现了我国分部报告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