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后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2)

2017-10-29 02:06
导读:5、收益结构单一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加以解决 银行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利差收入依然是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利息收入在经营收入中占有决定

  5、收益结构单一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加以解决
  银行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利差收入依然是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利息收入在经营收入中占有决定性地位。在银行的经营收益中,传统的贷款收息仍然占各项经营收入的重头,中间业务以及新兴业务占比较低。从资金运作情况看,资金运用的渠道比较少,收益相对较低。特别是不良资产剥离后,存贷差不断扩大,资金运作形势更加严峻。
  
  二、资产重组后经营转型的策略
  
  推进银行的收益结构调整,转变经营管理方式,追求多元化的收入与利润来源,是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业务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立足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推进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经营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加速构建有利于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经营新格局。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改善收益结构
  根据银行经营转型的需要,要从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制定中间业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从单一性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一是从竞争战略出发,发展中间业务战略要重视的是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进而在客户群中形成坚实的信誉基础和品牌基础。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客户创造的便利,只有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而银行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通过市场营销来使客户理解新产品,并实现金融产品“供给创造需求”的途径。二是努力推进产品创新。通过业务创新,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渗透力,提升中间业务的价值含量和赢利水平,并形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联动效应,逐步打破收息占经营收入绝对份额的局面,多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实现中间业务地跨越式发展。三是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健全科学的中间业务考核管理办法,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可兑现、可预期的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大绩效挂钩力度,真正体现“谁创造效益,谁受益”,切实调动全行员工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金融业务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平台,更是提高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促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除了加快品种、服务创新以外,更应强化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产品特性,制定严密科学、操作性较强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努力改善资产质量与贷款结构
  应通过加强各类风险限额、资产负债比例指标管理及内部利率调控、产品定价政策等手段,合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配比,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加权风险,促进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运作。
  一是优化信贷品种和期限结构。完善分品种的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监控,对流动资金类贷款中贸易融资、票据贴现等要单独管理监控,加快新市场领域和成长型信贷品种的开发和培育,努力扩大优质企业的短期融资比重,注重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流动性,保持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结构的合理匹配。积极应对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产边际收益递减的挑战,调整优化信贷和非信贷资产组合,稳步推进长期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降低资本消耗,在风险可承受及流动有保障前提下实现资产收益的最大化。积极促进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经营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加速构建有利于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经营新格局。二是改善信贷行业结构。在贷款的投向上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衔接,增强行业信贷政策在信贷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和约束力。在行业信贷投向上,逐步退出效益不佳的传统行业,重点拓展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个人类业务,推进短期融资票据化、探索长期融资证券化,积极做好短期融资债券承销业务,合理摆布信贷期限结构,持久保持信贷竞争力。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增强竞争和开发优质中小企业市场的能力。总之,应把风险识别能力的大小作为信贷投放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不仅在信贷投放“量”上做文章,还应在信贷投放的“质”上努力。三是在保持信贷资产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提高非信贷盈利资产的比重,努力实现非信贷盈利资产营运的多元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要把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转化为资金业务转型和多元化发展的机遇,在保持合理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大力压缩非盈利和低盈利资金占用,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和效率,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有选择地增加短期融资券、公司债、资产支持债券等信用类债券的投资。
上一篇: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的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