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商誉题目(2)
2017-10-31 02:53
导读: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这一题目也在不断被完善着,目前,在人们预计的有效期内摊销商誉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摊销的期限如何计算?又该如何摊销呢
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这一题目也在不断被完善着,目前,在人们预计的有效期内摊销商誉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摊销的期限如何计算?又该如何摊销呢?企业希看能通过尽可能延长摊销期,而使每年的摊销额减到最少,所以执法职员要特别留意防止过度拉长待摊期而变相增加收进的不法行为。
到目前为止,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对外购商誉初始进帐后,如何继续处理,存在至少三种不同的看法:直线冲销法、永久保存法和分期摊销法。
(一)直线冲销法
直线冲销法承认外购商誉是企业收购与吞并中客观存在的,但不赞同在财务报表上单独反映商誉,而主张将商誉与收买企业或合并报表中的资本公积或其它预备金直接冲销。其理由是:外购商誉只有直接冲销资本公积或类似预备金,才能与财务报表中不确认自创商誉这一约定的惯例相一致。由于假如外购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而自创商誉则不予以确认,那么,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商誉将是残缺不全的,不能反映一个团体的全部商誉。
固然外购的商誉,从理论上来讲,是由于被购买的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声誉,未来可创造价值的潜力等优越条件,但实际上,很多被并企业在被并购时其经营状况是处于劣势的,也就是说,当时被购买是被并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企业策略。因此,外购商誉与其说是不可单独分离的无形资产,还不如说是一项特定资本交易所引起的价值差额。这种处理方法以为,商誉实际上是收购企业交易时必须承担的资本损失。于是,该方法以为应当冲减有关所有者权益帐户,而不应当冲销利润表中确当期收益或将其递延并冲销未来期间的各期收益。尽管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公道性,但各国会计实务中并未将此作为必须采用的会计方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永久保存法
永久保存法是最为激进的一种方法,它以为商誉是一项有价值的且可分的无形资产。永久保存法主张将外购商誉单独确认,并一直保存在帐上,除非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被收购企业已经不再有超凡的获利能力。
但永久保存法忽略了如下事实:即商誉是由于被收购企业在持续经营活动中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况且,经营环境的变迁也是客观存在的,假如变得更好,永久保存法似乎有可行性和公道性。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实际上隐含着“企业能够永远拥有当前的经营上风”这一假定,显然这一做法并没有体现会计处理的稳健性原则,忽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分期摊销法
分期摊销法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外购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最常见方法,由于科技进步及同行业的竞争,商誉不可能“流芳百世”。此外,购并过程所支付的本钱的目的假如是为了取得未来的逾额收益,当逾额收益取得时,按照收进与用度相配比的原则必须将商誉摊销。
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中规定:商誉在20年内按直线法摊销。我国最近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对于参股投资下出现的投资价差和控股合并下产生的合并价差,该制度也规定在投资(母)公司帐上规定期限内加以摊销,调整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这将进一步使上市公司对资产重组的会计处理与国际潮流相一致。
从会计上看,合并价差或投资差额表示本钱超过(或低于)所取得净资产帐面价值的差额,表现为净资产公允价值超过(或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及商誉(或负商誉)。由于目前子公司或被投资企业仍按原来的帐面价值计算资产与计算利润。投资收益与投资本钱不配比。摊销合并价差或投资差额,可使投资收益从按被投资企业帐面价值计算的数额调整为按投资本钱计算的数额。从资产的角度看,若不予摊销,则表示投资的有关资产和商誉消耗后,相应的长期投资仍予保存,造成帐实不符。摊销合并价差或投资差额的做法,反映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因而,分期摊销法应该是商誉摊销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