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治理目标
2017-11-02 02:2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治理目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一、引言
一、引言 对财务治理目标的争论和一直没有中断过。这一方面是由财务治理目标在整个财务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财务治理实践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财务治理依存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和,这便决定了财务治理目标的确定应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根据现有资料,中外对财务治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本钱最小化、股东财富最大化(陈毓圭,1992);(2)现金股利最大化(刘贵生,1992);(3)经济效益最大化(王化成,1991);(4)投资者、经营者和利益最大化(朱海芳,1996);(5)超利润目标(潘经民,1996);(6)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张先治,1997);(7)产值最大化(王化成,1994);(8)综合现金流量最大化(向显湖,1996);(9)长期资本增值(陆正飞,1996);(10)所有者财富最大化(郭复初等,1997);(11)资金运动公道化(杨丹,1997);(12)以进步效益为核心,具体目标多元化的结构体系(秦伟光、王祖华,1998);(13)企业价值最大化(王化成,1999);(14)追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张兆国、桂子斌、张新朝,1999)。其中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中外广为的三种观点。本文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谈谈对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粗浅看法。
二、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以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我国学者吴季松博士也提出,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以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产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吴季松,1998)。由此可见,知识经济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即知识的经济化、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产业化;企业中最具价值的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智力和知识(知识资本),同时人才智力资源的价值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就决定了人在其间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由于只有人才能拥有知识(包括经验),并将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往,以推动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即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也是知识创造的目的,同时还是知识经济化的创造者。知识经济的繁荣将直接依靠于人类最复杂的功能——人的聪明和创新,依靠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增值。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T.W.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这个概念,之后它便得到逐步的深化和发展。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对人力(劳动)资源的统称,包括企业家的决策能力,经理职员的经营治理能力,技术职员的开发能力和工人(农民)的劳动技能等(张蕊,1998)。人力资本隐含于个人身上,是个人在长期的和实践中获得的回劳动者个人所有且不可与人身相分离的一种资本。自从有了人类生产活动便有了人力资本。但在从农业社会向产业社会转化初期,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社会分工协作体系尚未成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较低,出现非人力资本的稀缺度超过人力资本稀缺度的现象。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分化及社会分工体系的日趋发达,社会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固然物质资本是生产的条件条件,但其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并不会增值,只有经过“积极货币”的握有者——企业的人力资本才能保证企业的非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和扩张(周其仁,1996)。固然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力资本未给予充分重视,甚至对它还带有一些偏见,但客观的事实已经证实,人力资本在生产中起着积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人力资本给予更多的关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无疑将在更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