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收费票据治理的探讨(2)
2017-11-02 02:22
导读:(二)治理机制不能适应收费形势的变化 在国家不断发展和提倡知识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越来越深地融进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强化服务社会职能,使高校
(二)治理机制不能适应收费形势的变化
在国家不断发展和提倡知识创新的背景下,高校越来越深地融进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强化服务社会职能,使高校与社会各层面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加。多渠道的经费流进导致高校财务收费类型变得更加复杂,原有的票据治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日益活跃和快速变化的发展需要。尽管每年有大量收费项目报经财政、物价部分立项审批,但仍无法保证也不可能每项收进都往报批。按照自愿有偿使用原则的临时性收费如科研服务类: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转让;教学设施的场租费等等,很多收费项目的对象并非行政事业性单位,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收据肯定是分歧适的,造成很多高校都存在的“收费难”题目。
(三) 收费票据使用不公道
主要是往来结算票据和收费票据使用范围不清楚,开票职员对票据主体熟悉不正确,感觉成了开据的主要标准;票据使用分歧当地财政部分规定的情况,比如要求收据应按项目、标准和实际收进填开收据,有的高校没有做到。另外,票据的领用、回收注销等治理环节出现了漏洞,很多票据都过了使用期限而没得到及时注销。一些高校没有做到票据及时清缴、往往因拖的时间过长、或因职员更替移交不清、或因存放保管不严出现遗失、毁损等现象,高校自己保管的存根联又存放不好,没有设专柜治理未用票据和已用票据,也没有做到专人、专库(柜) 治理,有乱堆乱放的现象,对于存根联的保管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四)治理方式落后,票据查询困难
目前,多数高校的收费票据治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即票据的领、销、信息汇总都由票据治理员人工逐一填写。很多高校在账务、预算治理等方面已经达到电算化水平,可是收费票据治理上没有纳进电算化的轨道上来,还是以手工台账为主,一般的“台账式”治理只能对票据使用单位的领用、回还、结存情况有个大致的印象,难以及时纠正收费票据使用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在票据治理上处于被动地位。随着高校扩招后规模的急剧扩大,高校收费票据使用量随之加大,给票据的治理和查询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依据会计的要求,信息反映要及时客观,要求收费票据治理职员应在各单位领用收费票据后及时了解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尽快上缴其收到的款项,回笼学校资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财务职员税法知识欠缺
不少财会职员缺乏相关的税务知识,造成财会职员对收进的性质存在模糊熟悉:分不清作甚财政性收进,作甚经营性收进;对国家有关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在取得收进时,哪些应予以减免把握不准;对所收到的款项不知要开何种票据,收进中又不留意过细区分不同性质、不同门类的收进。致使在具体操纵时把握不准,谬误横生,更不能很好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学校服务。另外,用票单位票管员未经正规业务培训,出现填写内容不齐全、字迹模糊不清、随意涂改、上下联次不一致;不按票据的使用范围开具,混用、串用收费票据;随意转借票据,开人情发票等情况,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高校收费票据治理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领导重视
高校要加强学校财务治理,规范校内收费行为,杜尽乱收费,就必须要重视收费票据的治理。作为财务部分,应通过治理手册、宣传窗、网站等方式加强制度和政策宣传,多宣传国家有关收费和票据治理的财经法规以及票据治理的重要性,使票据使用的单位领导和个人充分熟悉理解票据使用和治理工作。单位领导应督促本单位建立收费票据领购、使用、保管、验收、核销制度。建立各用票单位票据专人治理制度,各票据使用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保管、使用和送缴核销工作,不能将票据丢失或转借他人使用。票据治理职员不能随意更换,确需要换的,要书面通知学校财务治理部分。单位出现了违规现象,单位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在新《会计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单位领导应认真学习《会计法》,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自觉地维护财经纪律,为收费票据治理制度化、规范化作出积极努力。 (二)主管部分要适应高校办学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