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3)
2017-11-03 05:31
导读:(二)加强私人股权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建设,消除制约因素 应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创造有利于中介机构发展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和促进具备较丰富投
(二)加强私人股权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建设,消除制约因素
应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创造有利于中介机构发展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和促进具备较丰富投资经验和较高声誉的本土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群体的形成,拓宽企业年金、银行附属机构、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富裕个人等为代表的投资者的资金投向,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共同促进社会资金以基金形式参与到私人股权市场,推动储蓄资金的转化。
(三)基金管理人要加强自己判断市场的全球化眼光
基金经理在基金行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基金行业投资水准的主要代表是基金经理。我国证券投资行业虽然不乏人才,但要与QFII等这些老练的机构投资者竞争,尚有不小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差距是投资的国际化眼光。私募基金作为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前沿行业,其资产管理人必须通过自己独立的、客观的判断用全球化的视角来评价我国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建立客观的估值体系,不人云亦云。在金融市场全球跨市套利的背景下,我国投资机构如果不能用国际化的眼光来判断国内资产,就难以对A股市场中的资产有一个可观的判断,从而易受他人影响,在对我国金融资产定价权争夺中失利。
(四)建立和完善以有限合伙为代表的私人股权基金
建立有限合伙制这一特殊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非常必要。未来发展风险投资的组织机构选择应明确以有限合伙为基本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工作。
(五)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理顺私募基金的退出方式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已发生许多积极变化,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中小企业板,并计划在此基础上推出创业板,为创业投资的股权增值和成功退出提供了新的渠道。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为包括创业投资、并购基金在内的私人股权投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退出通道,为解决制约国内创业投资退出的瓶颈问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时卫干.国际投资基金在中国[J].看世界,2006(1).
2、李晓明.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国起步[J].中国投资,2006(11).
3、王巍.迎接私募股权基金的时代[J].中国金融,2007(11).
4、杨海霞.私募股权基金走到“阳光”监管下[J].中国投资,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