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2)
2017-11-05 01:12
导读: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股东数量的日益增多,众多分散的个人股东因其投票权廉价和影响力极为有限而对公司的关心程度和治理能力大为削弱,从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股东数量的日益增多,众多分散的个人股东因其投票权廉价和影响力极为有限而对公司的关心程度和治理能力大为削弱,从而便采取“搭便车”的行为来减少其治理成本。众多分散的个人股东对公司经营者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众多分散的个人股东便象是一位希望获得回报但对公司事务没有控制权的资本贷款者。
(3)股权集散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作为衡量股权集散度的标准,可把股权集散度分为三种类型:股权高度集中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50%以上)、股权高度分散型(该比例在20%以下)、股权相对集中或相对分散型(该比例在20%—50%之间)。不同类型的股权集散度对公司的经营激励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代理权竞争和监督机制等公司治理机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资本结构综合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
(1)根据资本结构契约理论,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综合影响集中表现在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着经营者的努力水平和行为选择。在股权融资中存在着经营者努力水平低、非经营性消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经营者的持股比例和负债融资的比例来加以抑制;负债融资中股东和经营者存在着股利政策操作、债权价值稀释化、资产替代行为、负债过度和投资不足等道德风险行为,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股票优先认购权公司债券、可赎回公司债券以及选择合理的债券期限等措施来加以抑制。总之,合理地安排公司资本结构有助于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和选择正确行为,从而降低股东和债权人的代理成本。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取向。罗斯认为,外部投资者把负债融资程度当作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经营业绩好坏的一个信号。当企业提高负债融资比例时,就表明经营者预期企业未来有更好的经营业绩。乐兰德和俳勒(Leland and Pyle,1997)的经营者持股比例传递信号模型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把投资项目的质量或预期收益看作是经营者持股比例的递增函数。麦耶斯和梅吉拉夫(Myers and Majluf,1984)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融资应遵循如下顺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是股票融资。可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和调整,就可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
(3)公司资本结构规定着所有权分配。公司资本结构不仅规定着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而且也规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配。例如,当企业有偿债能力时,股东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当企业没有偿债能力时,则债权人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又如,让经营者持股,将经营者的人力资本权益化,使经营者能够对称性地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另外,公司资本结构与外部接管市场、代理权竞争等公司治理机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资本结构决定着公司所有权安排的对象结构、权利结构、状态依存和实现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的资本结构体现了企业治理主体的权力基础,合理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企业治理的有效性。因此,设计良好的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于构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运转正常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竹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李维安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