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研究(3)

2017-11-11 04:10
导读:(三)完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打造商业银行信用内部机制 1.确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投资性,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

  (三)完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打造商业银行信用内部机制
  1.确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投资性,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本质是管理风险的能力,因此,风险管理永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商业银行要确立风险管理意识,把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放在首位,把风险管理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2.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以客户至上为原则,以提高效益和功能为目的,重新确立操作流程,减少无效环节和无效岗位,弱化低效环节和低效岗位;通过职能的重新确立和职能架构的重新设计,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职责约束,提高岗位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人机相互制约、人人相互制约,从而实现权力机制的重新确立和有效制衡。
  3.强化和促进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制度。内部评级制度是商业银行量化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且已被中外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中国商业银行也在广泛应用。在监管当局的指导下,商业银行正在建立内部评级制度,相信它的建立和完善对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职业道德素质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全体员工道德素质的提高,打造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同时,多方面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也是降低信贷风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江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系统[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91-293.
  [2]代军勋.商业银行积极风险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50-65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马海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5-17.
  [4]江奋.中国信用不规划的制度根源[J].经济学报,2002,(3):42-44.
  [5]画玉平.关于信用文化及其结构与功能的探讨[J].经济学报,2002,(1):50-52.
上一篇:人民币NDF汇率波动特性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