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2)
2017-11-21 03:44
导读:三、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
三、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一)逐步改革产权制度,加快建设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国有产权体制,将其改造成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而在条件成熟时上市,这是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前提。从国际经验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应当包括六个方面的(刘明康2002):一是具有清晰明确的战略; 二是具有科学的决策系统; 三是实行谨慎原则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是能够吸收和培育优秀人才;六是建立健全负责的董事会。要通过产权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使其决策、管理、监督机构相分离,明确划分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实现决策科学、管理严密,监督有力、经营高效。 (二)加强风险管理,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安全性原则,把控制信贷风险,逐年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减少资产损失,保证资产安全,作为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要通过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健全贷款评审决策机制,对贷款质量实行全过程监测和跟踪管理,及时预测和掌握资产质量的发展变化趋势。要有效防范贷款发放和呆账核销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三)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最大效益。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必须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是商业银行增加积累、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目前存贷款利差较小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增加盈利,仅靠扩大贷款规模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加快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非利息收入。这也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精减分支机构,裁减冗员,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另外,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高,增加盈利仍有较大的空间,应当调整资产结构,在保持合理流动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长期资产比重,以提高盈利水平。 (四)加强外部监管,守法合规经营。健全金融监管法规,完善银行监管细则,提高银行监管的权威性。建议我国中央银行参照美国的CALL REPORT的格式和内容,完善现行的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制定出一套的CALL REPORT,由商业银行按季呈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评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级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定期评价,评定等级,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警示,然后辅之以现场检查,促进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保障金融稳定。此外,应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按照国际惯例,中央银行应当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常年审计人,对其按季呈交中央银行的经营状况报表、年报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独立审计。 (五)国家给予政策扶持,逐步放开金融业务范围管制。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仅靠其自身力量不可能完全消化,国家必须分担一部分责任,并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国家财政应继续拿出资金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使其实际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 二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很少,应当允许其发行一部分长期债券,这样既可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又可补充附属资本;三是减免税收,建议将商业银行的营业税率降至3%以下,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以提高其盈利,并增加资本积累; 四是
放松金融业务准入管制,允许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实行混业经营。 (六)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和待遇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